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牛奶 >> 牛奶做法 >> 正文 >> 正文

耿一诚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来源:牛奶 时间:2021/3/25
对话耿一诚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接近美接近神年12月31日.22:00-年1月1日.0:00

任正非:华为走到今天和走向未来的全息图

耿一诚:成美战略定位董事长、昆仑定位总顾问、中国定位界泰斗、中国定位实战权威,从事战略定位研究22年,先后为中国70余个大中型企业制定企业及品牌定位。著有《定位中国实践版》、《不同于奥美的观点》等专业书籍。

王育琨:伟事达中国私董会教练、著名管理哲学家,财经作家、企业战略文化咨询专家,地头力学创始人。研究稻盛和夫25年,研究任正非21年,著有《任正非找北》《苦难英雄任正非》、《垂直攀登:稻盛和夫的生命智慧与经营哲学》《答案永远在现场》等畅销书籍。

王育琨对话耿一诚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在浮躁的时代,中国企业需要打下一根桩!中国企业需要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从原点出发,连接巨大的无穷性。

01

大美绝活是原点思维

王育琨:很对不起,因为前边还有一个跨年活动,拖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很惭愧让线上线下的大家等,让耿老师等,让钟智总开车在广州大街上狂奔。耿老师让我先说,我就听老师话,长智慧。

昨天在耿老师的办公室喝茶,喝茶喝到热点的时候,就说到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看看外国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是这样一种我们在抗疫上取得优势的时候,耿老师最担心的是:在这个时候有另外一种情绪可能升起来,而这种“升”起来会对将来的发展很不利——就是那种“躁”啊、那种“傲娇”、那种“端着”来看所有的一切事,去看有可能出现的困难跟问题。

我很感恩昨天4个多小时的喝茶,耿老师这么一个定位大咖,竟然反复在谈话中提原点思维问题,他甚至还提出一个概念:“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我为大美绝活鼓与呼几年,还没有把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没想到实战派战略定位顶级大咖,可以把它概括为一种中国企业的信仰。深深感恩耿老师共振和加持!

在和英阿米巴12月底的课程上,我讲《稻盛哲学:提升心性,拓展经营》,当钟智总最后上台总结的时候,钟智总说:“今天中国应该有一个‘原点思维’,这个‘原点思维’就是能够造大美绝活!中国企业家要守住这样的原点思维。”当时一上午的分享,在整个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出原点思维,钟智总做了很好的提炼和概括。

这样志趣儿一致的三个人聚到一起喝茶,钟智总提到跨年演讲,耿一诚老师和我,自然而然热衷于两个人对话:"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我还做了这样一个背景图,在一张任正非认为是华为的全息图上,加上我们本次对话的主题:《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接近美,接近神》。耿老师让我先说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兼个主持人,也就是端茶倒水的店小二了。今天就看我这个店小二,能逗引出耿老师什么样的内涵话题,可以对在巨大不确定性之中经营抉择的企业家有帮助。

耿一诚:我才是跑堂的呢!因为今天的主题是“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接近美接近神”,这个是王老师的研究课题。再三强调我是跑堂的,因为我是做战略定位的,帮人家卖东西。如同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全在王老师和詹老师那儿。平天下你就得找我(大众笑)。那王老师他说的大美绝活,我作为外行人就谈谈对这个的理解。因为我虽是一个外行,但是这几年我们离这些企业家距离很近。我按照王老师他的理解——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王育琨:耿老师,跟您纠正一下,“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这是您概括出来的(大众笑),我不敢这么说。大家一听您擅长于“平天下”,掌声四起。说明在今天的企业经营语境中,“大美绝活平天下”的说法会很抓人。

耿一诚:好的,那么在我的理解里,这就是马斯洛所说的需求的五个层次,我们人一定会按照马斯洛所说的那样。那么,“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提醒了我们什么呢?原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普通员工需要讲什么主义,讲什么信仰呢?就是多给钱多干活,是吧?人都要养家糊口,一开始我对这种想法是互相投合的。但实际上,王老师他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是我没想到的,这不是忽略工人阶级。

举个例子,如果我是一个做锤子的,我原来受资本家的剥削,赚得很少钱,我响应马克思主义号召,和工会一起造资产阶级的反。慢慢地,现在的资本家都变好了,那我做一个锤子得一块钱,计件生产,我很快成劳模了,马斯洛说的前几个需求阶段我就迅速实现了,但是我是一个做锤子的工人,我对这个干一辈子的工作是会产生厌倦感的。因为做锤子的工作不像艺术家,比如说陈逸飞、徐悲鸿啊,今天画马明天画驴,艺术家的工作具有创作性,而做锤子的工作可能就是十年二十年如一日。

人跟动物不同,人是有精神需求的,做锤子一开始资产家剥削我,我没挣到钱,现在我做一个锤子挣一块钱,我能够养家糊口,我很满意了,但是继续做锤子下去,我可能就厌倦了,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跨行成功的,这个时候我就可能会最后变成机器人,砸机器。

所以,“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的说法,我觉得是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灵感。因为日本民族是把西方技术引进以后进行东方改造最好的一个国家。很多西方的东西到了日本,它就深深的落下了大和民族的印象,会含有东方化的特质。

我觉得王老师研究的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东西,就是把每一个做锤子的,每一个扫地的,他的精神需求系统化。也就是说,你做锤子你也能做出极致。日本企业就一直在这方面身体力行。日本有很多百年企业,还有很多我知道的,做围棋的企业,做刀的企业,它们都是很小的一个行当,就(延续)做几百年,而且3代传承、4代传承、5代传承。

因为专业的关系,我会研究看《菊与刀》、《武士道》等书,日本人造刀,几个家族造了几百年,其实在我理解是很枯燥的。因为大家稍稍了解一下日本刀具,就刀条刀盾刀柄这几个东西反复来造,当然好的可以当艺术品卖二十几万了。但是他就很虔诚地造刀,还有包括王老师说的做寿司的日本寿司料理人小野二郎。他说,“我在做寿司的时候,世界在我面前消失了。”在我们国家,很多人觉得,你一个做包子的有什么了不起,这是走火入魔、不正常。其实不对的。其实他就是王老师的那句话话——“接近美,接近神”。

那么,我说一个大家能够承认的价值观践行者——袁隆平。有篇文章提到,袁隆平要一辈子在水稻里工作的,他说他扎到水稻田里头,是有能力跟水稻对话的。他这个话,我完全相信,但是袁隆平因为知名了,公司上市了,他能跟水稻对话,你觉得神圣,这个高度很好,“接近美,接近神”。

那我一个做包子的,我天天忘了世界,我天天做包子给你吃,不丢人啊,我找到无限的快乐。而且我们还要赋予卖包子的神圣意义。这不是骗他,因为日本的很多小企业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就有人扫地扫一辈子扫得特别好,做一个特别伟大的清洁公司。我们如果去过日本的企业,会看到很多小面馆一开就开几百年,可能也挣不了太多的钱,可是开店的老板特别开心,他的那碗面就是他的神。

我觉得,我是在这里得到的启发,就是它解决了我一个外行人的困惑,就是工人阶级怎么解决马斯洛第五层需求的实现,我是这样理解大美绝活的意义的。

王育琨:跟耿老师一交流,脑洞就能打开。他是实战派。“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接近美,接近神”,耿老师触摸它,却用做锤子的、做包子的、种稻子的、做持续性一个工作的,等等这些人的具体心态,这些人的精神状态,它们也需要被激活,需要赋予他们重复性工作意义,这样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耿老师说这些话,跟我们企业家或者工友一起聊天一样,说着朴实的事和人,却会从一个高维上一下子把我们给提了上来。

耿老师反复在说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总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实晚年马斯洛,意识到他年代提出的五层次需求论的局限性,最高层次是实现自己价值,结果让好多美国的经济理论就在他的需求层次基础上发展出来,最后都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指向。于是到了晚年(年代)他又出版了《Z理论》,又提出了第六层次的需求,即自我超越和灵性体验的需求。

他在说Z理论的时候,已经提出了“人类需求六层次”,就是在我们传统理解中的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之上,还有一个“自我超越”的需求。而到了这个层次,刚才耿老师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哪怕你到了觉醒的层次,你也得一步步走上去,你必须真正喜爱你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工作做好,不可能有什么老师教你一套心法,一打坐你就成神了。

耿老师虽然说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但是他站在“自我超越和灵性体验”的高度,来看做锤子的、种稻子的、做包子的、扫大街的,他就看到了他们的“道”,看到了他们的“精神”。行行出状元。于是,耿老师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观察体验,提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主题:“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接近美,接近神”。

是的,耿老师在说信仰问题,他在说激励方式的顶层设计,即从平凡的工作中,从信仰的维度,来看待对普通人的激励。耿老师做了这样简单朴实而又有深度和高度的主题阐发。感谢耿老师!掌声给耿老师!

02

人生究竟是为何而来

王育琨:耿老师说“平天下找他”!平天下,那是多难的事啊!那就相当于常胜将军和帝王,常胜将军去平天下。在今天的企业语境里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做成平天下的企业。因为耿老师一直也在帮扶好多行业的冠军企业,他能从那些平天下的企业实践中,提炼出这个概念性的概括。我跟钟智总都不敢说“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耿老师能从信仰这个层面来对做企业进行概括,很不简单。

耿老师这种概括是否靠谱?今天我来现场请教一下,一个在日本待了大概23年,中学就在日本上的,后来一直在日本顶级的设计公司做那种跟天地对话,又能跟万有对话的设计师。在来的路上,我问他: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这在日本说得通吗?没想到,我们熊文杰先生回应说:“说得通啊!那正是普通日本人的信仰”。有请熊文杰先生说一说日本人的信仰,有请熊文杰。

熊文杰:大家好。谢谢老师。我叫熊文杰,年去的东京读高中,然后在早稻田大学建筑系博士毕业,之后从事建筑学设计工作。我刚才和王老师在车里聊的,确实在早稻田大学我们所受的教育,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他们很少说我教你们一门专业或者是一门学科,因为他认为书上就有所有的数据,你们完全可以靠自学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的老师更多说的是什么?他们说的是,“我现在教你们的是一种信仰,你们未来要把这份职业、这份工作当成信仰来做。”

在日本,我刚好是12岁去的东京,快40岁回到国内。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我是在日本家庭里面住的,然后上他们的中学国中和大学,所受到的教育跟中国内地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日本家庭一直强调我们的秩序性,有什么事情尽可能一个人去想办法,最多的是要求我们这些孩子不要给别人造成太多的麻烦。还有如同就像刚才两位老师讲的,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做好,一次清洁、一个包子,或者一个很小的工艺品等等。

日本有多家百年老店,我们中国有多少家百年老店我还不知道,因为我对国内的环境不太了解。那么,日本学校跟老师好像从来没有教过我们,说以后你会要成为一个大师,或者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但是我们老师说:“你以后要成为一个对别人真正很有用的人,对你的家人、对你的朋友、对这个社会。”

所以,老师们一直强调,以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模范国民,是这样的。老师说通过你自己,你可以感化你身边的5个人、10个人,这辈子已经够了。所以在早稻田大学受到的教育,我也将这些融入到做企业的过程当中。

我在深圳做建筑设计,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把公司的几个人做到多人。我是湖南人,我的家族企业在长沙,是做石油跟硬化油的。那一样的,我们从比较原始的制作方式,到现在比较科技化和合理化来管理。所以,每个人工作的职业,所修的专业和你的管理,我认为还是相通的。唯一有一个道理就是说,你在你从业的过程当中,你要用尽心思去做事情,全力全力以赴去做事情。

还有在日本,我们更多听到的是:你到底为什么而来?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你来到这个学校是为什么而来?你来这个企业是为什么而来?无论如何,请你记住,一定别忘记自己的初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纵然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困难,有再艰险的高山去逾越,你总有办法可以过去,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做学术和做专业和做经营三者来讲的话,我认为是相通的,就是你记住你是为什么而来。

王育琨:文杰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人生究竟为什么而来?你为什么而来?这个问题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经典提到这个问题。我感觉最究竟的提法,还是《中庸》上的。《中庸》说: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就是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来给天地补缺!《中庸》说,人生就是要至诚,至诚于把你的天赋潜能拿出来变成大美绝活,造福人类。只有你至诚于自己的天赋潜能,你才会敬畏你的孩子和团队也有天赋潜能要开启,你还会跟团队一起去研究万物的无穷性,这样你就可以集天地之灵气做成大美绝活,弥补天地演化的缺憾。惟其如此,你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确实,我们每个人该问一下自己,人生究竟为什么而来?人生为什么而来这个主题,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提出来,特别契合。感谢文杰!

文杰不仅仅是搞设计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他还精通算法。他的老师也一直在教他,不是交给你一项工作,是教他如何树立一种信仰,是通过做事而“接近美,接近神”的。不仅仅这样,他的算法也很厉害。他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全国第三名。

熊文杰:我是年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国第三名,湖南省的第一名。所以我去东京读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很注重原始学科的成绩,所以我去那边就很好读他们的学校,是这样,谢谢。

03

把兴趣和工作合二为一

你就进入了职业的天堂

王育琨:刚才耿老师和熊文杰共同提出了一个更核心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当你在做好工作的过程中,感到神灵都在,你把它做好,做成大美绝活了,你的心性、你的灵性、你的思维、你的道就都有了。这也就相当于庖丁解牛,看着是“解牛”这么小的一个动作,但是庖丁19年来一把刀解牛上万不用磨。我们看牛是一堵墙,他看牛全是缝隙,刀顺着这个空隙在走,顺道而行。当惠文王赞赏他:你这鬼斧神工、技术了不得。庖丁说:“大王,你错了,这不是术,这是道呀”!术之极为道,道之初为术。

放在今天的语境中,我们只能在实践中出真知,像王阳明读《大学》里的格物致知,必须是在实践中,在知行合一中你才能致知。就放在我们今天的企业里面来讲,你就是要老老实实干活,就会像日本企业这样自然就成为一种灵性的东西了。

耿老师,你这个方面的主题还要再发挥一下,并且今天我们企业正处于各种不确定性之中,尤其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不好的状况下,我们的“平天下”应该怎么走?

耿一诚:谢谢。我们现在就着王老师的主题“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继续探讨下去。我的角度会跟大家一样,因为没有文化就接近地气,你们会听得懂一些,不懂的地方,王老师就更正,这样大家就学习了。

我继续讲刚刚提到的做锤子的那个人,他赚了钱以后会枯燥,因为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充满了选择,我跳过去不做锤子了,烦了我去做包子,我可能做不好包子,养家糊口就做不到了,所以我就得继续做锤子。

但西方包括我们这些人提出了另外一种角度,其实是完美通俗的解释了王老师这个东西。比方说,我记得任正非的话,他口气很大地说:“50亿以下的小企业讲什么哲学?要回去磨好豆腐磨给最亲的人吃”。他意思是什么?如果你是卖豆腐的,就磨好豆腐。为什么要给最亲的人吃呢?他的意思是匠心精神,假如这个豆腐是给我儿子吃的,我一定会把它磨好。

我们定位老师特劳特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的一点跟王老师说的是通的。他提到了一点叫“职业的天堂”。他说,当你早上上班进办公室的时候,你就埋头干你的工作,结果你一抬头,就发现天已经黑了,恭喜:你进入了职业的天堂。我当时印象很深,就觉得应该找这种工作。

那么,我就把它进一步发挥了,是什么呢?你最好把你的兴趣和你的工作合二为一。比方说,我是钓鱼爱好者,我的工作是卖汽车配件,那每天想的都是工作八小时以后,下班出去钓鱼,我这上班的8个小时我都没办法去钓鱼。那话说回来,因为我们现在是自由选择职业了。如果你这么爱钓鱼,你为什么要卖汽车配件呢?你就去卖鱼竿好了,你卖鱼竿,你的上午下午晚上都运用上了,你的兴趣和工作就合二为一了,这就是职业的天堂。你从上班一进门就可以研究鱼竿,晚上就能拿去钓鱼,有人来了也可以专业地给他介绍哪个鱼竿好,这样的话,就有职业的偏差,“接近美,接近神”就要容易一些。

04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时代

韬光养晦绝不当头

王育琨:耿老师又说了一个非常要害的东西,也还在原点里边。就是你选择做什么事业,企业选择做什么产品从事什么行业,或者你这个人自己选择做什么,要明确这是不是你真正喜爱的?真正喜爱的话,你会把你拥有的身体的大脑和潜意识的潜能量调动起来,朝那个方向走。你如果对这个工作本身没有感觉,就把它做成一个赚钱的生意,搞来搞去你也烦了,烦了以后你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那有两次跟耿老师交流,我感觉收获特别大,都忘了时间是几点了,我感觉世界都消失了。就感到我们碰撞共振最大的地方,就在于这些边边角角的点上。比如说,当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商业生态?

任正非提出今天的商业战是“班长的战争”。就“班长的战争”这一个生态就让耿老师把好的想法都带出来了,说了很多。他在研究军事上,我感觉是我见到的所有人当中顶级的。我也听过金一南讲军事,也跟很多朋友探讨,但是耿老师是能做这么深入的研究,又能把军队的一些做法移植到我们经营管理企业上来。我就听了觉得真开眼界,现在我们来听耿老师说一说:我们现在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商业生态?知道了这个,我们就知道现在可以把原点放在什么地方。

耿一诚:我为什么会看这些书,首先我父亲是老兵,我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里,所以耳濡目染的对部队感兴趣。再加上我帮人家卖东西,卖东西就是商业竞争,我们的祖师特劳特先生特别强调,他说他的竞争理论、定位理论的发明来源于军事理论。于是,我就反过去研究商业理论后面的东西,把这些事情都看了个底调。

因为我喜欢军事,所以我在看见书的时候,会觉得很好玩,后来我发现跟别人推荐的时候,他连看都不看,这就是兴趣索然。因为我看到的军事理论、军事史料,比方说,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杨奎松教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苏关系史专家沈志华教授的《中苏关系史纲》等等,他们都是花5年10年才出一本书的,在行业里地位非常高。他们不是什么大学校长,但是很厉害的人物,我就去研究这些东西。

这话题其实是有点太大了,大家不要嫌太枯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我们研究这么多历史,不是为了掉书袋,是为了用。就是说,人类的历史有很多是惊人相似的,我们现在这种情况,我斗胆瞎扯一下,就很像或者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崛起之前的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挑起的原因都是什么呢?就是新的帝国主义崛起以后没有殖民地瓜分了,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皇威廉二世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引起的,当时德国采用了新的生产技术,比英国人有钱了,但是英国霸占了这么多殖民地,德国要抢英国的,不行我就要改写游戏规则。那时候大家脑袋比较简单,也不知道战争的危害性,以为打小仗就能把地拿来了,就发动了战争,第一次惨败,德国被打趴下来了。其实是打半趴下来,因为德国没有完全投降,但割了很多地方。

所以德国发愤图强,一心就要报仇,战后德国大面积的失业,也诞生了一个人——希特勒,《凡尔赛和约》在国内造成的矛盾和困境,也为后来的纳粹分子成功利用。希特勒说的一句话:为德意志民族争取更多的阳光和空气。这非常具有煽动力,因为吃不饱穿不饱,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又为二战埋下伏笔,结果二战德国又打残了,英国也打残了,谁赢了?卖军火的赢了,这是美国人。因为现在打了两次战役,特别是原子弹兴起以后,大家都知道打仗是个赔本的买卖,打完了就是卖军火的发财了,都不打军事战争了,所以特朗普就掀起 了。

因为中国对美贸易存在巨额顺差,或者说美国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这个情况下,美国就要制裁我们,结果疫情来了。这场疫情就相当于一场巨大的战争,这个时候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讲更多的协商,就讲执行。我们国家疫情整治效率就很高,所以就像全球陷于残酷的疫情战争中,而中国独善其身。

现在中国就像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人。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家都在遭殃,我们安然无恙。在这种全球现状面前,我们一定记住:要韬光养晦,我们自己好了以后,还要有能力去支援别人。

我非常欣赏任正非的态度。我个人的观点,任正非说的才是中国人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任正非是这样说的:美国处于世界科技的顶峰,美国这个喜马拉雅山顶的雪融化,可以灌溉全世界的企业。现在他不肯放雪水了,我们没办法,就要自己打井,你们这些欧洲企业怎么还这么傻,还不打井自救?这就叫不卑不亢。而且我在斗胆地补充一下任正非老先生的观点,现在美国不放雪水了,那就是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了。我们中国就赶紧打井,打井好了,我们还送两口雪水到山顶上去。

我认为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天下无敌。天下无敌,不是把所有的敌人都消灭了,是你根本没有敌人。这就是我想提醒的东西。

王育琨:“心中无敌,天下无敌”!我把耿老师的话延展一下,刚开始美国年打压华为的时候,任正非说,我们的产品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会说我们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后来华为的产品做好了,任正非说,我们要跟日本人学,要做到产品让大家不得不买。就是说真正把你的魂儿、你的活儿、你的精神和你的生命全部注入到你当下的产品中。

这个耿老师提醒得特别厉害,就在这种战疫取得胜利的时候,骄傲之心就升起来了,你升起来就毁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一共24个字,但最核心的是“绝不当头”,这个是肯定的。

知道要“绝不当头”,那怎么办呢?耿老师跟我们交流时弄出一个话题,“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才有了今天晚上的对话。在这个时点上,我们要守住大美绝活作为一种信仰,把它植入我们的产品,植入我们的企业行为中,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守住像前天钟智总概括的那个“原点”。

实际上,这个原点正像稻盛和夫写的《活法》,我最喜欢最初的版本,那是日本版本的设计直接就搬了过来。而日文版和中文版起初的设计,都是稻盛和夫把关的。为什么我最喜欢当初的版本?因为后来新版本把封面上一句最关键的话给去掉了,也就掉丢了魂:“在浮躁的尘世中打下一根桩”!

这个话太有力量了,“活法”两个字和这句话,很到位。在今天这个对话中,当说“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的时候,就是想在我们和英阿米巴的家人们和这些企业中,在每个人的心中打下这根桩。如果大家都把心思都放在大美绝活上了,放在把产品做到让大家不得不买上,我们就可以穿越未来再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05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神

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扎实功夫

耿一诚:我记得,我喜欢的一个历史学家说,爱国有两种,有一种爱国行为是最容易的,一发生争端,比方说领土之争、中美 等等,就砸麦当劳去,这种爱国行为又出风头又没有风险。还有一种爱国行为是什么?是中美贸易有争端,那我回去把产品做得更好,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光是某几个原子弹做出来了,几个卫星上天的事情,是各个行业都强大了。

我就看到日本的一本经典著作,日本防卫厅编纂的《华北治安战》,搜录了自年至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史料。书里面对中国共产党最大程度的赞赏是:“国民党已经不堪一击了,共产党是华北之癌。”来自于敌人的赞扬,才是真正的高度赞扬。

《华北治安战》(版本之间)有很大的,有中译版本的。原著是日本防卫厅一九六几年写的,我们都知道日本做东西有精神工匠,花了很多功夫,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华北治安战》后面有成百上千个日本士官佐官的回忆录,这就是底蕴。《华北治安战》的历史地位是这样奠定的。

我们没有做这种基础工作。让我震撼的是,日本这本书是几百个士官的回忆录,因为他说这本书要摘录文章,全都放上去了,密密麻麻都是每一个部队小军官的回忆录。反正我被震撼了,我们的历史书没法拿出去跟人家去比,不是作家不能比,是基本功夫没有人做,你找这些中国的士官回忆录、排长回忆录,找不到啊。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扎实的功夫,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做的。

所以,任正非说的那句话前半部分,我不敢认同,五十亿那叫小企业么?那叫巨无霸。但是,他说的那句“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说得很对,就是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用这种第二种方式爱国。如果我是一个清洁公司,我就把清洁阿姨管好,让我这些雇主天天满意。而不是现在大家都不屑于做小活儿,都要去当官。我觉得非常不对,我们每一个行业都要有它的神,我觉得这个很缺。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是很荒唐的封建社会的说法,现在早就不是这样了。我们应该要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

王育琨:耿老师说到的《华北治安战》,他说的里面有那么多的一线士官、仕官、老兵等等写的回忆录,这里给我一个启示,我们现在的企业,包括说华为的时候,我觉得企业做文化做的不够扎实。

其实做文化给我的感觉是,你在每一个岗位上的责任,你今天做的跟昨天做的不一样了,就会有一个心得。稻盛和夫不就说过么:什么是我的哲学?我的哲学是我在研究我的产品,做产品的过程中,碰到一个一个的卡点,一个一个的难题,我是大头兵的时候就记下来的这些心得,久而久之形成我的哲学。

而我们企业涉及到那么多的岗位,我发现没有一个企业在鼓励员工:你要把你干活干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写下来,记录你当时的心境是什么?这是企业文化之源。

所以上一次在阿米巴·赢在中国年标杆案例百万大奖PK赛上,我看到南国药业的庞志华,我就特别的有一种喜悦。我感到这出来一个人,他真是能够孤独的一个人,不要那些部下什么的,他就知道他这是一个孤独的活儿,他就钻进去,而后又能够有所呈现的拿出来。而呈现出来的东西,给我感受到的正是我们企业这套数据驱动最核心的东西,他这个人身上一定具备有好多别人都没有的那种东西。

那天我们一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yc/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