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不停嗡嗡响,耳内耳外摸情况;观察血管测血压,是否用药有影响。
耳“吵闹”原系血压高近年来王先生出现两耳蝉鸣,白天总是听到阵阵知了叫的声音。曾经看西医耳鼻咽喉科,检查两耳均未发现异常。转而找中医诊查,认为是肾虚,嘱服六味地黄丸,但服用2个月耳鸣亦未见减轻。今年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发现血压/mmHg,服用降压药后,随着血压平稳下降,耳鸣逐渐减轻,进而消失。原来有些高血压患者并无其他症状,仅仅有耳鸣而以为是耳病。中医则往往辨证为肾虚。结果服药后耳鸣症状未能改善。当高血压得到控制后,耳鸣即告消失。高血压之所以出现耳鸣,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导致内耳动脉硬化和痉挛,造成供血不足,导致听觉神经功能不断的退化,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耳朵里有嗡嗡作响或蝉鸣声音。特点是双耳耳鸣多为间断性的,持续时间较长。
有些人常感到耳朵里有一些特殊的声音——如嗡嗡作响、嘶嘶不停或哨声长鸣、知了声声(蝉鸣)等,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这种情况即为耳鸣。耳鸣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有人因受不了耳鸣的折磨而想自杀;有的则请求医生把听觉神经“解决”掉,宁可失聪也不要一辈子给耳鸣折腾。
耳鸣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一侧耳鸣,有的则为两侧;有的间歇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身处闹市时都感到耳鸣不歇。
造成耳鸣的原因有多种。
(1)耳部疾病:如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梅尼埃病、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2)血管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3)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如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4)耳毒性药物: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此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
近年来,专家们对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进行研究发现,当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其特点与药物中毒引起的耳鸣一样,都是高音调、双侧性。这种耳鸣一般会随上述疾病的康复而消失。
此外,有资料表明,耳鸣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据统计,在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鸣比心绞痛先出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耳蜗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
专家指出:耳鸣可作为早期心脏病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原来没有耳鸣症状的中老年人,在近期内突发耳鸣,应及时检查血脂、血压及心电图,以明确是否患有隐性冠心病。有些人长期耳鸣,但如果近期耳鸣加重,也应该检查心脏。因此请记住:耳中不停嗡嗡响,耳内耳外摸情况;观察血管测血压,是否用药有影响。
耳鸣是怎样产生的呢?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的专家对耳鸣的产生机制有这样的假设,他认为,我们的内耳是产生声音的“工厂”,这里的工作是将声波的机械性能量转化为电子能量,这样,声音才能随着听觉神经让脑部接受,当这种能量转化的过程出问题,就会制造“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并没有被接收,也就是听不到,不过,在寂静的地方,耳朵内就会听到音频很高的声音。
耳朵转化声音能量的功能因年龄而退化,或因噪音使耳朵受伤害而功能减退,“副产品”就会被吸纳得更多,变得更响亮,甚至在吵闹的街道上都能听到。
医生常把耳鸣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是只有患者自己才能听到的,即耳鸣是一种主观感受,外界并没有相应的声源,而自己能听到耳鸣声。所谓客观性耳鸣是指不但患者自己能听到耳鸣,别人也能听到耳鸣,又称他觉性耳鸣。引起这种耳鸣的常见原因有:①耳咽管阻塞或异常开放。②鼓室内肌肉或耳咽管肌群以及软鄂肌痉挛。③下颌关节病。④外耳道耵聍。⑤颈静脉球瘤和动-静脉瘘等。
引起耳鸣的病因与诱因很多,因此凡持久出现时,首先应到耳鼻喉科查找原因,医生会认真地询问病史,并作耳鼻咽喉范围的全面检查,包括听力学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等,查明原因后就会得到及时治疗。如果怀疑内科疾病或颅脑疾病,应及时到内科或神经科就诊。总之发现长久不停的耳鸣就不能拖延,医院找医生诊治,早期发现隐患,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fy/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