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硬化症状 >> 耳硬化症费用 >> 正文 >> 正文

72岁书法家突然中风,仅靠唯一能动的右

来源:耳硬化症状 时间:2021-12-30

导读:中风后全身基本瘫痪,无法开口说话,72岁的书法家汤景泉仅靠唯一能动的右手,在病房走廊写下约5万字的康复手记《天命》。

老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将这份康复手记印刷成册与大家分享,为中风的病友鼓劲,给没患病的人敲警钟。(放心妹我认真看完,震撼体会到中风的可怕,也为汤老的坚强所感动,希望能将此“有血有肉有泪有感动”的长文让更多的人看到。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作者:汤景泉,文章有删减

天命

人生中风是天命

死去活来折磨人

悲切伤感又如何

不如行动奋力争

何为天命?

(一)中风九死一生,有幸能存活下来,谓之天命也。

(二)人人都健健康康地活着,唯独我患中风,不是天命,又是什么呢?

(三)中风后,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动,不能玩你,痛不欲生,苦不堪言,尝尽人间苦味,乃是天命也。

(四)如果有幸能和别人一样长命百岁,少则七八年,多则一二十年,不也是天命吗?

中风病,十分凶险,患者极为痛苦

(一)愿大家掌握一些中风的知识,预防中风;

(二)愿已中风的病人能够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是为本书宗旨

前言

我是个比较严重的中风病人。在中风前我对该病的知识是一无所知,在中风后才知道中风是一种相当凶残的突发性疾病。

有的人一发病就立刻死亡,有的经过及时抢救活下来,但其中会有一部分人口脸歪斜,不能吃饭、说话,肢体瘫痪或比这更严重。

有的中风病人好了之后还会反复发作,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中风病人所承受的痛苦,正常人是难以想象的,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生不如死”。

在我住院期间的两年多时间里,医院不断增加新的中风病人,说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日益剧增,其中不乏有十几,二十几岁的青少年。这说明中风病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而是逐步年轻化了。

这些病人跟我一样对该病缺乏了解,不懂得有哪些因素会引发中风等常识。因此,我想到写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中风,怎样预防中风,中风后常见问题如何解决等,使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重拾生活的信心。

中风病固然凶残,病程也较长,但重要的是我们在精神上不能被它击垮。一定要振作起来,与病魔进行顽强的斗争,正如我在诗歌中写到的:

坚强!再坚强些!

用顽强的毅力,去战胜残酷的病魔。

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坚持不懈的努力的人。

我把我的亲生经历和感受,医院里的所见所闻,对自己所走的弯路和失败,如实地记录下来。或许对没中风的健康人或跟我有类似经历的患者有所裨益、启发,对治疗有所帮助。

由于这本书是我在生病期间,在痛苦中写的,文章色调比较低沉,为使患者有兴趣阅读下去,我在书中掺杂些故事、诗歌和照片,以增加一点愉快的气息。如有疏漏和不足,请读者见谅。

第二章瞬间的灾难

年3月30日傍晚,在教室里,我上完了一天的课正准备回家,突然四肢瘫软倒在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妻子来叫我回家吃晚饭,见我倒在地上,惊慌失措地把我抱在怀里,口里不断地呼喊:“喂,喂,你怎么了?说话呀!”当时我头脑处于半清醒状态,想说,就是说不出来,想动,就是动不了,妻子见状忙打医院进行抢救。

诊断结果:中风(脑出血)。

一切是那么突然,打破了家庭的平静。

老天仿佛是个凶狠的巫婆。刚才还是好端端的一个人,精神矍铄,风度翩翩,转眼就变成身体倦曲,口眼歪斜的可怕形象。刚才还是能说会道,有说有笑,立刻就变得默默无语,哑口无言。老天你真是一个残忍无比,凶狠的家伙......

老天宛如一个登峰造极的导演。妻子刚才还在公园、菜市场,悠闲自如,医院、药店,忧心忡忡。昨天还迎亲送友,谈笑风生,今天就变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老天你真是个高明的大导演,今天是喜剧,明天又是悲剧。

老天俨然是个严谨的大法官。你若对你的身体不爱惜,那么身体就会抗议,反对你。假如你毫无理性地抽烟、酗酒;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毫无顾及地欢娱、消遣,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玩电脑,就要受到法官的警告,甚至惩罚。老天你真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老天又好像是个公允的,精通哲学的学者。他正派无私,严肃而又风趣。他教会了你贫穷如洗时,不要心灰意冷;富有时,不要得意忘形;一筹莫展时,要想到柳暗花明;狂欢消遣时,要想到乐极生悲,甜中生苦;安宁平静时,冥冥中可能潜伏着可怕的不幸......

想到这里,我写了一首打油诗:

祸福

福兮祸可伏,祸兮福可依。

今日是福明日祸,从来祸福两依依。

什么是中风呢?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的以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比较麻烦的疾病,比较顽固,致残、死亡率高,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中风呢?

很多人都是因不明原因的脸部、肢体麻木或头晕眼花、猝然昏倒而住院,后被诊断为脑卒中。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诸如高血压、吸烟、饮酒、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等。这些危险因素在体内长期存在,日积月累,最后导致了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在哪里呢?

大脑是人体的总司令部,负责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发挥,一旦出现问题,整体就会受到影响。脑卒中,顾名思义,是脑部血管出现了问题,常见于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脑部血管破裂、血管阻塞或脑部血流和营养供应减少,致使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这时,脑细胞控制的相关区域的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各种问题就出现了,有的人表现为不能说话,有的人表现为不能吃饭,有的人四肢都不能动等。

经过了生与死的洗礼,我不再害怕死亡,一切都显得坦然。

第三章在重症监控室里

当我迷迷糊糊苏醒时,我已躺在重症室里。脑出血加上多处脑梗塞,离死亡只差一步之遥,因抢救及时,总算把命保住了。有的病人因病情严重,抢救不过来,当时就死了,还有的抢救过来了,却没有苏醒,成了植物人。

我死里逃生,算是幸运的。

重症室里的空气,令人窒息。这是个男女混合的大病房,不时地传来呻吟声、鼾声和哭声。病人都把褂子反着穿,前面穿在后面,不穿裤子或把裤子剪个破口,像小孩穿的破裆裤一样,鞋子都被收捡起来。

为了方便治疗,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尊严和羞耻了。病床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刚进来,有的病情稳定点被安排转病房,有的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后死亡,被送到太平间。我刚进来三天就死了两个,残酷的事实让人不得不紧张、恐惧。

在重症室里,每天还要面对惨白的墙壁,单调的天花板,病人的哭叫以及枯燥乏味的日常检查,身体难受心也累。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亲人的探视时间只有上午一次,每次仅有短暂的二十分钟。

这里,戴着氧气罩,插着食管、导尿管的病人比比皆是,身体不能动弹,像僵尸般躺着,十分难受。不时有几个五大三粗,毫无表情的护工来给你进食,换尿不湿,擦洗身体,翻身.....

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他们粗鲁地把我翻来翻去,每次翻动都令我钻心地疼,我又不能说话,痛苦极了。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憋着,只想早点离开这里。听人说神仙住在洞里,有句俗语“洞中不过十日,世上已千年”,神仙的世界,时间过得快得很,而我躺在病床上如睡砧板,度日如年,一天天难过极了。

终于到了第十天,医生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终于同意我转到普通病房。脱离了重症监护室,感觉就像从地狱逃生了一样,一下子轻松了好多。

祸福相依,从来都是这样,转病房了,虽然对我来说是好事,但是我想,接下来的也许是更加激烈的斗争,要用平常心来看待。对于这一点我写了:

祸福相依

坏事刚去好事起,从来祸福两依依。

劝君要有平常心,祸能担当福莫喜。

经过了这一场死而复生的洗礼,不知道是更加坚强还是更加软弱了......

折磨是痛苦的,仅当是人生的体验,咬紧牙关,把痛苦当快乐来享受。

第四章病床上的折磨

在重症室,我的病情稍为稳定后,就转到普通病房,开始了病床上的生活。

病床上的生活更加痛苦,我除了大脑清醒外,其他所有中风病人的症状都有。右边脸是麻木的,口腔粘膜和舌头全无知觉,不能吃东西,靠打胃液从食管进食,又由于舌肌萎缩,不能说话,左半身瘫痪,手脚毫无知觉,不能动弹,大小便都在床上。

每天要打五、六次胃液,换氧气,吸痰,换尿袋,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过两个小时翻一次身等,一个护工忙不过来,常常两个护工加上妻子轮换。加上剧烈疼痛,整晚不能入睡,坐着要人扶,没坐多久就又靠在床上,靠也靠不久,又躺下来。就这样坐着、靠着、躺下、又坐着......

整天就这样折腾,妻子被折腾的瘦得不成样子,我也从一百二十多斤瘦得只有八十多斤。同病室的病友比我更惨,我有什么要求还可以写出来,他是右边瘫痪,不能动又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常常把被单上、身上弄得到处都是大、小便,整个病房臭气熏天,家人也是苦不堪言。还有个病友,大脑受损,整天鼾声不止,醒了以后说胡话,骂人,大、小便也失禁......

中风后的苦,一言难尽。我原来就有十几种病,如存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失眠,还有几种死不了但又很痛苦麻烦的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炎、老年性瘙痒症、头藓、脚气等。

妻子戏称我是“癞蛤蟆被牛踩了一脚,浑身是伤”,又说我是“头上流脓,脚下长疮”,真正是坏透了。虽是开玩笑,却又是事实。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旧病未好,又添新伤,犹如雪上加霜。新病引起老病复发,好似火上浇油。百病缠身的我就这样一天天的苦熬着,肉体上的痛苦加上精神上的摧残,让我一次次想到死,死了就解脱了,死了就再没有痛苦了。

死是如释重负,是痛苦的解脱,再不会有疾病的困扰

死是人生的归宿、终点,谁也无法挣脱去掉。

宛如鸿毛,轻飘飘,没有尘世的喧嚣、吵闹,无声无息,静悄悄......

死是轻松,愉悦的,无牵无挂,一了百了。

去吧!

死神在呼唤你,对你微笑,向你张开臂膀,将你拥抱。

我想到了怎样去死,用什么方法最简单、轻松,想到了死就可以同天堂里生我、养我、爱我的父亲、母亲见面,同生前与我形影不离,骨肉深情的二弟团聚。

二弟是个音乐家,原是剧团的指挥,后来被调到戏曲研究工作室,英年早逝,享年39岁。生前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刘志雄操琴艺术》,另一本是《陈伯华传》。

又想到,就这样死了,人们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论几句,然后各回各家,各忙其事,过自己的生活去了,十天,半个月,一年也就把你忘得一干二净,再提起也就像蜻蜓点水,泛起一点涟漪罢了。这种死无足轻重,微不足道,毫无存在的价值。手在蠢蠢欲动,内心却在反抗,最终我选择了有价值的活着。

人生可以有遗憾,但不可以有后悔,所以我选择活下去!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想到这里,我写了一首词:

清平乐.中风

风云在变,中风突出现。苦得全家都哀怨,悲伤眼泪一片。

疾病果然凶残,引起半身瘫痪。不向苦难低头,誓与病魔宣战。

有爱的沐浴,亲人的期待,世界是美好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第五章我要活下去

在生与死之间,往往只有一念之差。思想在进行激烈斗争时,我想到就这样毫无价值,无声无息的死去太不值得了。就因为不能忍受残忍的折磨,去死,也太没骨气了,没有骨气还能称是人吗?

不!不能死!我要活下去!

深夜,我碾转反侧地睡不着觉。想到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和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便立即叫醒妻子,拿出纸和笔,改写了这两首诗:

太平日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亲人痛。

有幸时逢太平日,只想能当百岁翁。

生命无价

生命最可贵,能活价更高。

死亡和悲恸,二者皆可抛。

写好以后,反复诵读,整个人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不知不觉,天空已现出了曙光,过了五更的寒冷,天已大亮了。

......

去死的阴霾已经过去,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我想起了5岁就患脊髓病,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小小年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读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随后,又出版了不少文学著作。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又想到女作家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疼痛却没有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写了大量优秀作品。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一边治病,一边写作,只要生命不止,她的创作就永不停息。这种不向疾病低头的精神,让人敬佩,她顽强的活到了一百多岁。

喜欢唱歌的朋友,一定知道女歌唱家德德玛,她最著名的歌曲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就算没听过也耳濡目染了。年3月,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她应邀去日本演出。因为58天要演41场,已经53岁并患有高血压病的德德玛体力严重透支。4月2日在第25场演出时,德德玛突发脑溢血,右半身瘫痪,此后便以轮椅为伴。然而,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回国后,医院治病,下午就继续坚持练声。九个月之后,德德玛竟又重返舞台,还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一所音乐学院。

最令人敬佩的要数霍金了,他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50年之久。但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他不仅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更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这些都是全国著名的文学家、作家、歌唱家、科学家,他们同样经历了人生的不幸,遭受了痛苦的折磨。但是,他们却从不向苦难低头,向命运屈服,而是更加坚强地站起来,继续他们的梦想、事业。他们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永远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彼时,我想借用“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来表达我此刻的决心,我也是一个中风病人,左偏,不能说话,平凡的社会一份子,但是我想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虽然微不足道,但足以慰藉我心。

中篇

人生不得意之事十有八九,中风对于我,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挑战,等待我去写满文字的崭新的一页白纸。唯有行动,这一切才会有个圆满的句号,生命才有价值。

第六章从头开始

我患的中风比较严重,左边身体和脸部瘫痪,加上原来患反侧股骨头坏死和强直性脊柱炎,整个人像一块沉重的铁块压在床上,丝毫不能动弹。喝水吃饭,大小便都在床上进行,需要别人伺候。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什么都不会需要手把手教的小孩子,想要像个正常人活着,就必须从头开始,学喝水,学吃饭,学坐站,学穿衣,学洗澡等等。

每当我听到歌唱家刘欢唱的《从头再来》这首歌曲时,我都激动的新潮澎湃,热泪盈眶。《从头再来》这首歌是刘欢年为下岗工人录制的歌曲,是鼓励他们不要被生活的艰辛和失败所压倒,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中风也是人生中的挫折不幸,同样需要信心,需要勇气。想到这里,我心难以平静,心潮逐浪高,提笔改写了《从头再来》这首歌词:

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辉煌,

已成为过去的回忆。

辛辛苦苦度过半生,

又遇上狂风袭来。

我不屈服命运的安排,

与病魔抗争,人生豪迈。

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只为那些未完成的夙愿。

心若在,梦就在,

只不过从头再来。

要坚强,天地间还有真爱;

活下去,不负亲人的关怀期待。

写完反复诵读,内心激动不已。现在虽然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但是要坚强,要接受这冥冥之中的挑战。“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可以选择从头开始,也可以就此沉沦,破罐子破摔,但是聪明的你,我相信会选择前者,和我一起克服困难,不畏痛苦,坚强的活下去,活出尊严,活出生命的价值。

生命在于运动,尤其对于中风患者更为重要。活动,让生命充满活力,不动,意味着等死!

第七章要动起来

俗话说:“睡起来的病,坐起来的疮”,一定要动起来。

我们人体就像是一台构造精密复杂,运作有条不紊的机械,但是一旦某个地方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功能的发挥。中风常见于脑梗塞、脑出血,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致使机体一部分的功能丧失,轻者瘫痪,重者死亡。然而这些脑细胞也不是不可再生的,通过活动,可以促进脑细胞修复,恢复机体功能。

我开始在床上靠着,后来两个人一边一个扶我坐起来,经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锻炼,我终于可以坐起来了。

这里,我想用一首打油诗《练》来说明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如下:

一天只练一日功,三天不练全是空。

几日不练又不动,看你行走中不中。

医生说,中风后的病人卧床不起最不好,能够坐起,就不能睡,能够站起就不要老是坐着,能够走就不要站。换言之,坐比睡好,站比坐好,走比站好,一句话就是要动,动比不动要好。

最可怕的是“跛子拜年,一歪就歪”,不行,一定要动起来,才可能康复。一直很喜欢郭富城的一首歌曲叫《动起来》,其中有一段歌词是:“动起来,为新的力量喝彩;动起来,每一秒都期待;动起来,为新的记录喝彩;动起来,就拥有精彩未来。”法国医学家蒂素说:“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可见,运动的重要性,不动意味着等死。

对于中风病人来说,要活动,第一个要克服的就是疼痛,克服疼痛这一关是非常艰难的,需要无比的克制能力。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猴子在上帝面前诉苦说:“人类专门欺侮猴子,常说‘毛手毛脚的像猴子’‘杀鸡给猴看’‘猴子不吃人猴像难看’等等,我不想做猴子了,我要当人类”。上帝说:“可以”,便马上叫人来给猴子拔毛。猴子痛苦难忍,忙叫:“不拔了,不拔了”,上帝又说:“你不把毛拔光,那怎么做人呢?”

我想大家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万事开头难”,克服了疼痛这关,以后就容易了。我在康复科住院也快两年了,这两年来除了节假日,医生休假,我几乎天天坚持做治疗,扎针灸,做激光、红外线、超声波治疗,还有生物反馈疗法和运动治疗,一年天重复单调枯燥的治疗,我都坚持下来了,病情渐渐好转,疼痛也减轻了。

中风病人,大多都会做运动治疗(PT),会有专业技师根据你的肢体活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段,最开始会很疼,但是忍下去了,再次活动时疼痛就会减轻,,这有助于日后活动锻炼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另外,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中风后的3-6个月是最佳恢复期,错过了这个时间恢复就慢得多了。我因生病前就患有强制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间,上、下肢功能的恢复就比别人慢。因此,希望刚中风的患者把握好最佳康复期,好好锻炼。

康复也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冲破一道道难关,铲除一个个阻碍我们前进的敌人,就意味着我们向自由的王国迈进了一大步。

第八章过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关公的故事,讲的是曹操为了阻止关公回到刘备身边,安排了六个大将军守住五道关口来阻止关公。关公不畏强敌,英勇拼杀,历经数天,终于冲破重重包围,斩了六大将军,回到了蜀国。这则故事和我们中风病人一样,要想康复也要过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第一关:坐起来,第二关:站起来,第三关:走路,第四关:说话,第五关:吃饭。过了这五关,生活基本上就可以自理了,亲人朋友也就可以松口气了。在中篇里,我分别讲述了我是怎样克服这五道难关的。

下面讲讲斩六将

第一将:懒惰。懒惰是中风病人的头号敌人,必须要克服慵懒思想,振作精神。“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一天天混日子,那是自己害自己。民间有句俗语说:“心越想越乱,事越做越多,嘴越吃越馋,人越闲越懒”,把懒惰这个强敌消灭掉,康复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将:畏痛。疼痛在康复过程中是免不了的,我们必须用顽强的毅力去战胜疼痛。我在康复治疗期间,常常看到一些病人因为忍受不了钻心的疼,在治疗室内大哭大叫,不肯做运动。然而,想要康复就必须克服疼痛,想想革命烈士江姐,敌人用小锤子将竹签钉入她的十个指甲,想撬开她的嘴,她疼晕过去3次,却始终坚贞不屈,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将:急躁。中风康复的特点,一个是“难”,一个是“慢”,急是没有用的。医院有一个病人,因性子太急躁,刚刚能走路,他就不遵医嘱乱动乱走起来,结果摔跤导致尺骨骨折,不仅拖延了治疗时间,还加重了康复的难度,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事。

第四将:发脾气。中风病人因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及来自家人的心理压力特别爱乱发脾气,常常因一点芝麻小事发脾气,搞得家人护工很不愉快。想想他们为你忙进忙出,累死累活,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为你操碎了心,还要忍气吞声,作为病患,我们就算有诸多不快也不应该乱发脾气发牢骚,应该尽可能的换位思考,多想想别人。

第五将:生闷气。在我身边,常会看到一些整天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有说有笑的人,这些人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朝气,一种愉快的气息。当然,也有在一边皱着眉头愁眉苦脸一言不发的人,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坐在那里,时而发呆,时而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种不合群的个性,久而久之会越来越不合群,到最后话都不愿意说,甚至会得抑郁症。有了不快最好说出来,一个人生闷气,憋久了不好,和大家打成一片,说说笑笑,快快活活过好每一天,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活吗?对于这,我写了一首打油诗:

愁眉苦脸一天过,笑逐颜开也是活。

看你选择哪一个,笑比哭要好得多。

第六将:胡思乱想。想东想西,想这想那,想前想后,想以前是如何精明强干,光彩照人,想现在只能躺在病床上,坐在轮椅上,时刻要人伺候,越想越气馁;想到别人活蹦乱跳,到处旅游,自己却一动不能动,一辈子与轮椅为伴,越想越觉得生不如死;想到别人身体健康,能吃能喝,自己却患病,久治不愈,吃什么都味同嚼蜡,越想越难过......总之是越想越怄气,越想越恨不得去死,这样是不利于康复的。现代对健康的定义不再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所以要想尽早恢复肢体、躯体、内脏器官功能,首先就要有个好心情,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一心想着康复。

以上六将是我们康复的大敌,必须铲除,方能心无杂念,全心全意地做康复训练,早日回归社会,和大家一起愉快地生活。

再给大家分享一下过五关

第一关坐起来

中风的病人,拯救过来以后躺在床上一段时间,到了安全期以后就要坐起来。千万不能久睡在床上,俗话说:“睡出来的病,挠出来的疮”,就是没病的健康人,睡在床上十多天不离床,突然起来肯定会腰酸背痛,何况一个中风病人,越睡病越多。可以坐起来就一定要坐起来,不能坐的,也一定要想方设法起来坐着。起来活动是康复的第一步,坐比睡好,站比坐好,走比站好,首先是坐,然后是站,最后是走,这样一步步的慢慢进行下去,离康复就越来越近了。

我躺在病床上大约两个多月的时候,想坐起来特别困难,开始怎么都坐不稳,东倒西歪坐不住,坐一下浑身就剧烈疼痛,头也昏得不行。但我每天都会坚持训练,躺会儿坐起来,坐不住就再躺会儿,如此往复,坐起来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开始是两个人扶着,后来一个人扶,到最后不要人扶可以坐一整天。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现在我能够坐起来了,又往成功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接下来,我依然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带给我的挑战,争取早日康复,愿广大患者跟我一起进步。

第二关站起来

中风病人康复的第一步是坐起来,能够坐起来,就要学站立,能站起来也是中风病人的一大进步。站立是为行走做准备,开始站会有些不习惯,身体重心不稳,腿没力,稍有不慎就会跌到,身边一定要有个人看着。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各方面都有了改善,站立的时间也相对延长,这就为行走打下了基础。

我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腰是弯的,重心不稳,又加上双侧股骨头坏死,腿是弯的,不能站。看到别人稳稳地站着或自如地走路,我总会心生羡慕,渴望站起来的心情就更加强烈。我曾想过无数种办法试着站立,结果都失败了,每次站都未曾超过1分钟。身边的许多病友因为能久站稳站,慢慢地也学会了走路,尽管步伐拙劣难看,但可以走了也是一个超越。能走的一批又一批的出院了,而我还坐在轮椅上,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心里异常苦闷着急。

我想我能努力的我都试着努力了,不能站起来,或许会成为我一生的遗憾,但我努力过不后悔。希望身边的朋友,要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跌倒了再爬起来,胜利永远属于那些不为失败找借口,随时做好准备的人。

能坐就不要躺,能站就不要坐着,能行走就不要站。

第三关走起来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来说,走路是最简单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活动自如,但对一个中风的病人来说,走路却比登天还难,不仅疼痛难受,而且随时都有跌倒受伤的可能。

走路,是很多中风病人朝思暮想的,他们忍着疼痛,拖着沉重的步伐,坚持着最后的坚持。他们被病魔缠绕,被疼痛缠身,却依然以乐观的心态做最大的努力。他们的姿态虽然丑,走起路来要么一瘸一拐,要么一踮一踮,要么在空中划圈,但他们依然走着,练习着,依然追求着美,盼望着和正常人一样有着轻快的步伐,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能走路,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我看见一批批康复后出院的人,他们高高兴兴地与我们告别,医院,令人羡慕无比,我多么盼望我也有那么一天。

因为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四十年了,脊柱严重弯曲变形,加上双侧股骨头坏死,双腿不能活动。现在我又中风了,左半身瘫痪,这些接踵而至的厄运,让我无法再次站起,只能维持现状。要想康复,我想时间漫长而遥远,我只能相信奇迹,就算是未知数,我还是会坚持下去,盼望着能走的那天。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不是全靠顽强地拼搏,努力地锻炼能达到的,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坚持治疗,坚持锻炼。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着!我的希望就是我的腿,我的手,我的身体有好转的那一天,能够走路就更好了。

说话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互相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第四节说话

我总结了几条我不能说话的原因:一是,声带发不出声音;二是,口水多;三是,喉咙有痰;四是,舌头太短;五是,气不足。找出原因后,我一个个的解决它:气短,我就吹口哨,每天坚持10到15分钟;声带发不出声音我就哇哇乱叫;舌头短,我就每晚用手拉舌头10到20次;喉咙有痰,我就吃化痰药;另外,我每天会做三十分钟吞咽肌练习。

这几条我一直坚持了半年多,现在我可以发出几个字的音来,只是还不太清楚。虽然不能和生病之前想比,但我相信总会慢慢好的,我还会继续加强练习,争取早日能和大家正常交流,希望身边的朋友也能鼓起信心,坚持下去。

吃饭是人体补充热量,维持生命的条件之一,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必须吃饭。

第五关吃饭

中风后,吞咽功能往往受到影响,危重期的病人,必须靠胃管进食,一天七八次,很麻烦。

我最开始也是插胃管,婆婆、护工每天都会为我精心搭配食材,然后打成糊,每隔两小时给我进食一次,以保证每天身体代谢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可以吃半流质食物了。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我已经可以吃半稀半干之类的食物了。

为像正常人一样吃东西,在医院做吞咽肌治疗和其他治疗的同时,我每天会坚持练习饭前磨牙,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以及在口内转圈圈,各10分钟,每晚睡前拉舌头次。因为我一边脸部麻木,嘴张不开,饭前也会练习张口。另外,饮食方面,我每天早上吃馒头,锻炼磨牙,到现在已有一年半了。通过这些训练,我基本上能吃自家煮的稍微软点的饭了,有些菜打成小块的也能吃了。我想,再过半年,我应该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自理,简单的来说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不需要他人帮助。对我们来说,自理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却成了中风病人朝思暮想日夜企盼的愿望。

第九章生活自理

我们过了五关之后,还有一项最困难,所需时间最长的手功能训练。康复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病人重拾信心,回归家庭与社会。然而要想生活自理,就必须恢复手的功能。

手的功能训练包括:手的抬起、放下、旋转,手臂的屈伸,手掌的指屈、背伸,手指的弯曲、伸展以及握拳、对指功能和精细能力训练等。一旦手的各个功能运用自如,再加上腿的配合,生活基本上就可以自理了。

自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穿衣服、穿鞋袜、刷牙、洗脸、大小便、乘车等,掌握简单的家用电器的开关也是很重要的,学会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自己做菜煮饭了。

我住院近两年了,可以自己吃饭,生活上很多事还是需要帮助,这使我很困扰。但是想想刚生病时,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住院费用高昂,但我还是会坚持治疗,自理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那些健康的大爹大妈一样扭秧歌,跳舞,下棋,和家人饭后散步......

小时候爸妈经常告诉我们,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那个时候我们总是点点头,回头就把爸妈说的话抛之脑后。后来,我们没有了依靠,什么事都得靠自己,开始懂得生活的苦和累,天天做着白日梦,盼望着有一天,能有很多很多钱,然后钱一挥,什么都有。现在,和我一样的很多人都中风了,在轮椅上坐着,床上躺着,不能活动,才知道自己能动,自己的事自己做是一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

生活让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同样,生活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不能预想未来,但我们可以过好现在,能做的就自己做,不能做的我们就努力做到,因为能动能做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向汤老致敬!这样的文章实在是太宝贵了

值得花时间去看,认真学习中风知识,抵抗病魔!

?点赞是态度,分享是美德?

这样的文章,该让更多人看到

喜欢本文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fy/7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