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听力协会主办的“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结束。本届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海内外共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主题分享,共有5场主题报告、2场圆桌论坛。现将学术演讲与讨论的精彩内容整理并分享,希望能推动行业专业发展。
6月6日下午,医院的王素菊老师作了题为“宽频声导抗在中耳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主题发言。
王素菊老师主要分享了医院耳鼻喉科团队在宽频声导抗中耳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王素菊,首都医院硕士,医院耳鼻喉科主管技师。
本次大会上,王素菊老师首先分析了传统声导抗在诊断新生儿和婴幼儿中耳问题以及听骨链问题上的局限性,随后通过四个临床研究和大量临床案例的分享,说明了宽频声导抗应用于中耳功能评估的优势。
传统声导抗与宽频声导抗
王老师介绍,声导抗测试通过测量压力变化时外耳道内声能的变化,来反应中耳功能状态。传统声导抗根据探测音的不同分为单频声导抗和多频声导抗。
传统声导抗
单频声导抗:探测音为纯音(Hz,Hz等)
多频声导抗:探测音为多个频率的纯音
传统单频声导抗局限性
宽频声导抗
探测音为宽频短声,可在在宽频范围(0.2~8KHz)内评估声能的接受与传递。
主要评估参数
宽频声导抗吸收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宽频声导抗吸收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中耳功能、年龄、性别、种族等,其中耳功能状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工作分享
正常新生儿
实验方法
对TEOAE初筛通过正常新生儿(耳),出生48~72小时进行宽频声导抗测试,分析不同频率能量吸收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外耳道处于不同压力、性别、侧别、分娩方式等因素对能量吸收率的影响,同时测试重复性。
结果
建立了正常新生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正常值,正常新生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随频率增大呈“两峰两谷”形态;性别、耳侧别、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能量吸收率无显著影响;宽频声导抗测试的可重复性好。
中耳正常vs异常新生儿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为出生48~72小时的足月新生儿,TEOAE初筛通过(耳),TEOAE未通过(55耳),对比两组儿童WBA差异。
结果
王老师指出,1kHz处两组新生儿的能量吸收率差异不明显,提示我们1kHz的声导抗可能不是新生儿中耳功能诊断的最佳测试频率。
中耳正常vs异常婴儿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为3-12月龄婴儿,依据DPOAE、ABR和1KHz声导抗结果为筛选标准,对比中耳功能正常组31例(50耳),中耳异常组15例(20耳)WBA差异。
结果
王老师指出,这一结果提示,2kHz声导抗可能对于婴幼儿中耳功能预测的效能最高。
耳硬化症vs正常中耳
实验方法
结果
1.Hz声导抗
鼓室图:10例为As型(50%),9例为A型鼓室图(45%),1例Ad型;
静态声导纳均值: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提示,Hz声导抗对于耳硬化症的诊断敏感性欠佳。
2.宽频声导抗
而耳硬化症患者的中耳共振频率与中耳功能正常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共振频率可能不能作为有效地独立诊断耳硬化症的指标。
最后,王素菊老师总结宽频声导抗能够较单频声导抗提供更多的信息,可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的中耳功能评估,且能够为耳硬化症的诊断提供信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宽频声导抗存在差异,还需要更多研究来积累数据为临床提供支持。
编辑:潘慧
排版:阿白
特别鸣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fy/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