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硬化症状 >> 耳硬化症费用 >> 正文 >> 正文

盘点逆行跨界变局hellip

来源:耳硬化症状 时间:2021-3-19

1

年,开年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在改变了无数人生活的同时,也改写了各行各业和众多企业的命运。

尽管时间已经迈入七月,但不少企业的步伐却只能滞留在过去——人员不足、业务停滞、资金链断裂、融资更难更贵等危机让企业举步维艰。

年不知不觉已经过半,值此年中之际,万联网对物流行业从寒冬走到盛夏这半年历程进行了总结:“逆行”、跨界、资本、变局……特此梳理了前半年中国物流相关领域事件与发展趋势,为您理清脉络,展望未来。

01

“逆行”记

抗疫路上最美物流人: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1月23日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武汉“封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物流供应链企业加入抗疫队伍,千万物流人也成为抗疫路上最美“逆行者”。

这些物流最美逆行者的名字值得被铭记:为支援疫情防控,1月25日,顺丰、京东物流、中国邮政、百世快递、圆通快递、苏宁物流等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发布公告,宣布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运输;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外运、中国储运、中国华能、路歌、长久物流、货拉拉、长久、苏宁、中交兴路、顺丰等企业不顾自身安危与疫情“赛跑”,开通疫区物资紧急运输通道,调配资源紧急派送。

……

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列入,在这场疫情中,正是这些物流逆行者构筑起了抗疫防疫的生命通道,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挺身而出,有了他们的前赴后继和最美逆行,才有了物流速度,才有了生命通道。

02

跨界者

因为开年疫情的后续影响,资本市场的投资也相对于以往更为保守,就在人们以为年物流市场趋于平稳不会有什么波动时,万联网却注意到,年的物流行业,仍有跨界者悄然登场。

1.哈啰、滴滴跨界杀入货运江湖,货运市场局势再变:近来,货运市场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万联网记者注意到,5月份,哈啰、滴滴两家共享出行行业巨头先后跨界货运市场,推出货运品牌“哈啰快送”和“滴滴货运”。

哈啰的物流业务“哈啰快送”已经开始在东莞、佛山两个城市上线测试;滴滴也推出了自己的物流品牌“滴滴货运”,如今的滴滴,不仅拉人,也要准备拉货。

从滴滴招募车型的类别来看,用于长途干线运输的6.8米货车、9.6米货车及半挂车型并不在招募对象之列。由此可见,滴滴货运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深耕同城货运的货拉拉和快狗打车。

那么,本身根植于网约车出行,错过此前“货运版滴滴”发展新风口的滴滴能否与如今早已站稳脚跟的货拉拉、快狗打车刚正面?万联网注意到,“货运”除了货重要的还有“运”,也就是货运司机和货运车,滴滴虽然有很多网约车司机,但网约车司机与物流车司机不同,想要有足够的物流司机没那么简单。由此可见,滴滴的货运之路还有待时间检验。

2.国美、曹操出行等加入,即时配市场再次火热:今年一季度,虽然疫情使整个物流行业受到冲击,但隔离期间的生鲜采购等需求使“即时物流”需求得到大量释放。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货运业务,上文提及的“哈啰快送”在业务上更加倾向于“即时配送”范畴;而同为共享出行行业代表,记者注意到到曹操出行也在早已推出“曹操帮忙”,主打同城物流。据相关数据显示,“曹操帮忙”业务单量在年1月同比增长77.11%,2月同比增长36.93%,3月同比增长69%,4月同比增长81.11%。

在共享出行企业跨界“即时配”之外,近日,国美APP“门店”频道上线,用户可以选择附近门店下单商品,店家配送上门。数据显示,国美APP“门店”频道上线后,通过该频道产生的销售收入已占国美整体销售收入的50%以上。

3.拼多多加大线下与物流的布局:4月19日,电商平台拼多多发布消息表示认购香港上市企业国美零售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期限三年,票面年利率为5%,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港元,拼多多还有权延长债券持有期限2年。

拼多多对外宣称,双方将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国美零售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将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国美旗下安迅物流、国美管家两大服务平台,将同时成为拼多多物流和家电后服务提供商。

物流一直是电商公司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前有天猫倡导成立的菜鸟物流,后有京东自营的京东物流,可见,物流在电商厮杀战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拼多多此次投资弥补了自身的物流短板,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资本场

疫情之下,资本市场受到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相较年,资本的态度明显更为谨慎。万联网记者通过IT桔子发现,年至今,物流行业的总投资数量为60个,投资金额超亿人民币,相较年全年个投资数量和超亿人民币的投资金额来说,已经过半的年,资本的观望更为明显。

疫情之下,部分企业生存维艰,甚至已经走上消亡的道路,但仍有企业逆势而上,获得资本青睐,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物流行业的马太效应将愈加明显,观察不难发现,资本无疑更加青睐在物流领域中科技创新的势头较为凸显的企业。

1.跨越速运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6月30日,企查查数据显示,跨越速运发生多项变更,企业注册资本从.万人民币变更为.万人民币,增幅为21.21%。信息显示,跨越的原股东红杉资本、钟鼎及宁波天元奥维都完成了对跨越的增资,跨越速运的股东持股权也有变更。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下的宏观环境下,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压力,跨越有新的资金进入,可谓来之不易。此前控股股东从深圳迁址上海的意义非同寻常,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起点,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中通、韵达、圆通、中通、德邦等总部都位于上海,跨越的竞争对手们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这也间接对跨越速运“新的飞跃”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悉跨越速运成立至今,发展方向逐渐多元化,从快递不断向供应链金融、冷链、同城配、跨越新科技、跨境电商、仓储等领域拓展,同时辐射国际业务。

2.百度资本领投,发网物流完成5亿元D轮融资:7月3日,全渠道物流服务企业上海发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发网物流”)宣布完成5亿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百度资本领投,中俄基金跟投,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基于大规模的仓网体系和规模化的客户服务及应用实践,发网物流将进一步加大在物流软件以及智能仓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

3.背靠京东的达达集团赴美上市:6月5日,即时物流平台第一股达达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为16美元/股,吸引了太多资本市场目光。达达上市后即看似震荡,但一周后,借助“”的春风,一骑绝尘。截至7月19日,达达一个月时间涨幅超%,市值一度突破亿元。

4.物流网络平台壹米滴答获近10亿元D+轮融资:2月时物流网络平台壹米滴答宣布,获得近10亿元D+轮融资,且融资金额已全部到账。围绕大包裹、电商件服务品效等,壹米滴答将斥重金加快人、车、场基建与融合,夯实网络基础,围绕网点切实需求为导向,赋能网点发展等工作亦将同步开展。壹米滴答此轮获得融资的正值疫情特殊期间,能在此期间获得投资,也说明了市场对壹米滴答的看好。

5、顺丰成A股首家应收过千亿元的快递上市公司,布局仍未停止:3月23日晚,顺丰控股发布了年年度报告。年报数据显示,年度,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总收入.93亿元,同比增23.37%,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成为了国内A股首家营收过千亿元的快递上市公司。

在应收增长的同时,万联网记者注意到,即使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半年,顺丰仍然没有停止在物流行业的布局。快运方面,2月28日晚间,顺丰控股发布《关于公司子公司与关联方签署投资协议的公告》称,顺丰快运引入新的投资者,其子公司顺丰快运获得3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

顺丰控股年营收首破千亿后,顺丰快运又获3亿美元融资;6月,顺丰控股发布公告,以层层增资方式,向顺丰航空有限公司、顺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顺路物流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合计增资60.65亿元,由此看来,顺丰控股对3家子公司的未来发展抱有很大的信心。换言之,顺丰是对航空、科技、货运的市场和趋势看好。

6.德邦斥资万在深圳成立道路运输公司:6月,万联网记者从企查查获悉,德邦快递在深圳斥资万成立了一家道路运输新公司——深圳市德邦道路运输有限公司。

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成立于年6月8日,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所属行业为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由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

在此之外,万联网记者还注意到,此前德邦股份还曾发布公告称,基于业务需要,拟斥资4.8亿投资设立上海德唐产业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数10家产业园公司。

7.阿里一统通达系:5月,阿里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在沉寂已久的快递行业掀起了巨浪。阿里计划入股韵达的传闻终于被坐实——韵达股份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阿里已成为其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随着对韵达的持股,阿里可谓是“统一”了“通达系”。

百世方面,截至年9月,阿里持股比例达29.08%,为百世汇通的第一大股东;圆通方面,目前阿里与云锋基金持有圆通约13.79%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中通方面,截至年12月31日,阿里为中通第三大股东,持有7.4%股权。申通方面,年3月,阿里以46.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申通快递14.65%的股份。

此外,随着阿里、京东、网易等中概股在港股市场完成二次上市,6月有媒体消息报道称中通快递被曝出正在与投行接触,拟寻求在港二次上市。消息还称中通最早将于今年年底实现上市,或筹资10亿至20亿美元。

虽然对于“港股上市”传闻,有媒体报道表示中通快递相关负责人的回应是“不予置评”,虽然是否回港上市还未可知,但从传言引发的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fy/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