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
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耳聋泛指轻重程度不等的各种听力障碍,是全球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致残性疾病,也是我国所有致残疾病中的首位病因。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而且成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听力损失可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
很多老年人双耳平均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还会出现同陌生人交谈时只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但是无法听清对方的说话内容,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大部分人认为中老年人耳鸣耳聋是属于正常的老化,无法恢复,其实不然,如果通过科学地治疗,有约80%的病人的听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恢复,许多中老年人可以同年轻人一样耳聪目明
首先,我们要明确造成听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还要明确听力下降的性质是什么,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疾病的性质,采取不同治疗的措施。比如说听力下降(耳聋)可以分为传导性的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还有混合性耳聋等等。
感音神经性聋又可以分为噪音性聋、药物性聋、突发性聋、老年性聋等等。可以分别由于噪音的损伤、药物中毒,或者内耳血液循环的障碍,或者由于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中的表现。感音神经性聋一般恢复的效果会差一些,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或者安装人工耳蜗的方法来治疗。
如果是传导性聋,比如说耳硬化症或者中耳炎等等,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因此,如果老年人有听力下降,医院找耳鼻喉科医生就诊,做一些详细检查。如果排除了占位性病变或者中耳的问题,确定是老年性的感音神经性聋,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矫正。
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如果长期不进行干预,待到听觉器官已经发生不可逆的退行性变,此时更难康复。另外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康复训练:1.听觉训练、2.发音训练、3.语言训练等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听力障碍者可达60%。本病可使患者产生社交障碍,导致焦虑、烦躁、易怒,甚至抑郁。老年人逐渐变得不愿意交流,社会活动减少,乃至“痴呆”。
老年性耳聋与助听器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科学的方法可以用来逆转听力老化的进展。听力专家提醒: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预防保健。实践证明:早期佩戴助听器,可大大延缓听力衰退的速度。
包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听障部
0-10岁听力、言语障碍儿童
听障部联系方式:-
(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zl/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