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马牛
————/BEGIN/————
近日,网传有投行人士透露了目前两则IPO新标准,引起广泛热议。
第一,IPO在审企业,近三年I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万,不达标者,要么选择撤回,或接受现场检查;
第二,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万,创业板不低于万。
1IPO惊天巨变,证监会“变脸”为哪般?去年IPO大跃进,今年突然大紧缩,万的利润红线,已将很多排队企业拒之门外,而证监会的“变脸”,到底有何意图?
有券商人士认为,证监会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清理堰塞湖,严把IPO上市关,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但现在所做的一切,包括把堰塞湖清理干净,归根到底,为的是喜迎独角兽上路,以及中概股回归。
如果说以前都是走IPO独木桥,现在证监会新开了一条双向十车道,这条道路,就是独角兽们上市的特殊通道!
实际上,仔细观察今年的IPO发行,就能明显感到监管政策的变化,尤其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发话,今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任务,就是让好公司上市,服务国家新经济。因此,对于特定行业、特定的企业,证监会采取明显的扶持力度,甚至,刘主席亲自找雷军,希望小米留在内地;而富士康不到20个交易日就过会,创造了A股最快的速度!毫无疑问,监管层是下了决心的,也放低了姿势,不断出台政策,给独角兽回归创造条件。
但另一方面,常态的IPO排队,面临各种挤压,比如利润门槛提高,财务指标、持续盈利能力、业务规范都要求更严格,这无疑给排队企业巨大的压力,很多企业也选择知难而退。数据显示,近期不到一个月内,已有26家公司撤回IPO申请;而今年只至今,仅新増7家报会企业,目前已连续三周无新增报会企业;当然,这也正常,上周一次IPO现场检查,就吓退了10家排队公司,谁还敢报会呢!现在的IPO新政,不是审核制,也不是注册制,而是邀请制...好公司证监会直接邀请,还在排队的,如果质量一般,或者行业不受支持,基本上不可能上市。
今年都要给独角兽让路,排队企业自然也识相,毕竟以后还得上啊...对这些公司来说,今年就相当于IPO暂停了!
……根据新规,IPO被否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概率为0,出售给上市公司难度也非常大,根本不可能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也就是说,一家公司选择了IPO,就必须规范、确保一击制胜,一次性成功,否则失败代价太高了!对排队的企业而言,现在是非常煎熬的,撤还是不撤?成了两难选择,如果不撤,上会没有十足的把握,企业一旦IPO被否,要等三年才能重组上市,就很被动,不能打没有把握的仗!IPO确实面临巨大变化,以前浑水摸鱼行不通了,试运气代价很大,但一旦撤了,又得重新排队,相当于前期工作都打水漂了。
当然,现在监管层满意了,按照目前的节奏,即便IPO批文每年就3家,但去“堰塞湖”也指日可待,因为没几家公司排队了!
2那些被判死缓的企业,早早接到了劝退电话先来看这四组数据:
不足一个月时间,已有26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
年至今,仅新増7家报会企业,目前已连续三周无新增报会企业;
A股市场已有18天无新股上市,创两年来纪录;
去年平均每月下发34家IPO批文,今年前三个月下发的IPO批文数总和才27家。
证监会明确提出“IPO被否需运行三年才可借壳”,以及新一届发审委超低过会率,足以让不少企业知难而退。财务指标上的新要求,更是让不少企业知难而退。
近日,投行人士透露两个IPO新的监管要求:第一个是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年超过万,不达标的,要么选择撤回,或者接受现场检查;第二个是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万,创业板不低于万。
细究原因,上述26家撤退企业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近三年净利润合计不到1个亿,且最后一年不足万,这类企业占比最多。
二是,净利润满足要求,但业绩出现下滑。
三是,新三板转板的企业,股东结构中出现了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在年下半年对22家IPO在审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期间共有10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将继续深入开展IPO企业现场检查工作。
IPO前,撤退大军开始增多不足一个月时间,已有26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
2月23日,证监会在一则监管问答中明确提出:
证监会将区分交易类型,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证监会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白癫风那家三甲好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zl/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