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戊戌年正月十六
耳朵是我们倾听这个世界的渠道,保护好耳朵,保护好听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为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我国于年3月,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今天是第19个全国爱耳日,此次的活动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一行表示每天每天都在认真的降低分贝,力求给所有读者一个安静舒心的环境。
听力障碍要及早发现治疗
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复杂,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
后天性的,根据发生部位,包括发生于外耳道的疾病,如外耳道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发生于中耳的疾病,如中耳炎、耳部外伤导致的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肿瘤、中耳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发生于内耳的疾病,如药物中毒性聋、传染病源性聋、老年性聋、外伤性聋、突发性聋、爆震性聋、噪声性聋、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及梅尼埃病等。
目前发病率比较高的就是发生于内耳的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会出现突然听力下降,伴或不伴有耳鸣、眩晕及耳闷胀感等。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冬季天气寒冷,血管痉挛收缩,内耳供血不足,突聋常在毫无防备之时悄然而至。
突聋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了,许多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都喜欢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近年来发病人群越发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因此,保护好自身的听力,抵御偷走我们听力的潜在“凶手”,做到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听力下降因素其实离我们很近
不要认为我们离耳聋很远,实际上,在生活中,噪音、气压、辐射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听力慢慢下降。
就拿噪音来说,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地铁车厢内的平均噪音为95分贝。而75分贝以上的噪声就会干扰谈话,使人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长期处于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就会造成内耳毛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而且,这种听力下降,是不可逆的。
如此严重吗?呆滞脸,怎样预防听力下降呢?
1.保持低音量
日常建议的安全音量水平是低于85分贝,持续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如果听者无法听清离自己一臂距离远的人的说话,或者如果听者耳内疼痛或者耳鸣,那么声音可能就太大了。
2.戴耳塞
在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正确使用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5至45分贝。
3.使用适配的耳机选择合适的耳机
可让使用者用较低的音量就能听清。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使用降噪耳机。
4.让耳朵休息一会
去KTV、酒吧、体育赛场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时不时地到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让听觉器官得到休息。
5.避开巨大声响
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待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也能减少噪音的损伤。
6.减少使用音频设备的时间
除了降低音量,还建议将每天听音频设备的时间限制在一小时以内。
7.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时),或者在其它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应当考虑听力受损,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今天是爱耳日,一行一如既往的没有喧闹,有的只是沙沙的翻书声~离开车水马龙,离开电音嘈杂,择一安静地,给大脑充点能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zl/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