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万。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
市三院耳鼻咽喉科历经数十年发展,尤其是近5年来,在省医学高科技引进人才、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科主任马敬的带领下,持续推进耳鸣专病门诊、听力学诊断中心等亚专科的建设,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耳疾病、噪声性聋、药物性聋及老年性聋等预防和治疗方面积累了自己的优势,为市民的听力健康保驾护航。
据统计,仅年,市三院耳鼻咽喉科就成功实施耳科手术例,为人解决听力障碍。
让我们一起走进市三院耳鼻咽喉科,来了解一下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听力障碍,并听听专家对预防这些听力障碍的建议。
原因中耳炎、噪音、药物都可能导致听力障碍
马敬告诉记者,导致听力障碍的常见因素包括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等,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孩子为啥老往电视机前凑?
去年9月,3岁多的洋洋(化名)上了幼儿园,老师发现洋洋十分活泼可爱,就是有时候叫他不回应;妈妈也回忆起,有段时间洋洋在家看电视时老往电视机跟前凑。会不会是耳朵有问题?妈妈赶紧带着洋洋去市三院耳鼻咽喉科检查,医生诊断是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幸好洋洋病情较轻,医生建议可先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病情严重可行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置管术等,治疗效果良好。
轰的一声,老太耳朵被震聋
过年期间,80岁的李奶奶(化名)在院子里晒太阳,迷迷糊糊快睡着了,突然被一阵鞭炮声炸醒,发现耳朵轰轰地响,听声音也不清楚。来到市三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询问病史,检查听力后诊断是爆震性聋。
当心:药物也能致聋
有些抗生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对内耳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儿童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难以发现。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肾毒性、耳毒性,只要吸收入血到达内耳或经中耳局部应用到达内耳,就可造成内耳的毒性损害。
近半眩晕“祸”起耳石
临床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如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后仰时,某种致病因素使耳石器上的耳石脱落并异位进入某一半规管内,对半规管感受器产生异常刺激而出现眩晕的症状。
约有50%的眩晕是由于耳石症所致,“但多数患者并不了解内耳疾病也可以引起眩晕,往往先前往神经内科、急诊科、骨科等就诊,但到耳鼻喉科就诊者并不多”。马敬表示。
特色从听力学诊断中心到自创耳保健操
市三院耳鼻咽喉科积极推进5大中心的建设,其中,听力学诊断中心与听力障碍预防与治疗密切相关。
听力学诊断中心涵盖新生儿听力筛查、听觉障碍诊断、前庭功能检查、耳鸣匹配及掩蔽治疗、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术前评估及术后调机等项目。目前,中心有2间国际标准化隔音室,并引进MADSEN系列电测听、丹麦国际听力Eclipse1型脑干听觉电位等一批国际先进的听力学医疗检测设备。
作为该科一大特色亮点,耳鸣专病门诊颇受患者欢迎,尤其是针对耳石症导致的耳源性眩晕,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开展诊断及手法复位技术,治疗效果明显。
得益于优秀的专家队伍、领先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该科不但常规开展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电子耳蜗植入术、慢性中耳炎静止期的鼓室成型术、人工听骨植入术、乳突改良根治术、耳硬化症手术、耳肿瘤手术、先天性耳道闭锁成型术及突发性耳聋的标准化分型治疗,近年来还逐步涉猎听神经肿瘤、颈静脉球体瘤等侧颅底手术,这也标志着该科进一步迈向听力学医疗的前沿水平。
不仅有医疗科研,还重视公众普及。去年,该科还创新性编排一套耳朵保健操,通过病房电视、医院网站进行了推广。“这套耳保健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突聋患者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参与编排的何雪霞护士介绍。
提醒如何做好听力障碍预防工作
马敬提醒市民,对新生儿,要及早进行听力筛查与诊断。普通病房出生的新生儿,2-3天时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进行耳声发射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
在儿童期,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反复发作可导致听力损失,进而影响语言发育。应此,要正确喂养婴幼儿,防止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外耳进水,预防感冒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听力损失。此外,应积极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和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
随着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定期进行儿童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听力损失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为0-6岁,其中6、12、24和36个月龄为重点年龄。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痒、耳流脓等症状,或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等表现,医院检查听力;耳鸣可伴随听力下降出现,若孩子主诉“耳朵嗡嗡响”,家长应予以重视。
而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噪声,须了解噪声性聋相关知识,接触噪声前做好防护;使用耳塞或耳罩听音乐要注意控制音量和使用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工作要尽量减少噪声接触时间;如果是噪声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噪声。
如果不幸确实发生听力障碍,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康复。一般情况下,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
转自悦动悦健康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yy/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