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鸣的定义
耳鸣(tinnitus)一词源于拉丁词tinnere,原意为耳部响铃样声音,现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耳鸣是耳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二、耳鸣的病因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①耳源性疾病(即与耳部疾病相关).往往伴有听力下降,如由耳毒性药物中毒、病毒感染、内耳供血不足等引起。②非耳源性疾病,这类病人除了有耳鸣外,常伴有相应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外伤等。
1、非疾病因素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可导致耳鸣的发生。过度疲劳及睡眠不足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情绪紧张焦虑者要使思想放松,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镇静药,如安定、非那根。六味地黄丸等中药制剂对耳鸣也有一定的作用。
2、耳部疾病
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耳部疾病引起的耳鸣要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
3、血管性疾病
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4、全身性疾病
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有全身病者要同时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病人要降低血压,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贫血病人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补充营养成分等。
5、药物影响
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如果是因为用了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而出现耳鸣,则应及时停药和采取有力的医疗措施,以期消除耳鸣,恢复听力。
三、耳鸣的危害
1、影响听力:非常响的耳鸣能够干扰所听的内容,常常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2、影响睡眠: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的厉害,使人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特别浅。有人诉说,睡眠不深时可以被耳鸣吵醒(耳鸣如同外界声音一样能够吵醒主人)。因为半夜醒来后,耳鸣仍然响个不停,所以使人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3、影响情绪: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更有的人,因为到处求医均被告之不好治、没有好办法等,则想到自杀。
4、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和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
5、影响家庭生活:因为耳鸣而长期求医吃药,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则影响家庭和睦。
四、耳鸣的临床表现
总体说呈多样性,可单侧或双侧,也可为头鸣,可持续性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声音可以为各种各样,音调高低不等。
1、耳鸣与听力的关系:有些耳鸣病人伴有听力下降,有些听力正常,但是耳鸣不会引起或加重听力下降。
2、耳鸣与心理因素的关系:长期耳鸣会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可加重耳鸣,造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心理因素在耳鸣发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五、耳鸣的诊断
依据患者主诉及病史,耳鸣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在临床上要找到客观的检测依据和病因,仍十分困难。通过对耳鸣患者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与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体声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颞骨和/或颅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血管畸形、听神经瘤、耳硬化症等器质性病变。耳鸣的客观检查证据较少,常规听力学检查方法对耳鸣诊断的意义不太明确。主观测听结果(耳鸣匹配等),并不能为耳鸣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近年来,随着现代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耳鸣客观检测带来了新的方法。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研究发现,耳鸣患者的左侧顶颞部听皮质局部脑血流量加快,放射性示踪剂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示左侧听皮质代谢活跃,且与耳鸣的侧别无关,提示耳鸣有中枢的参与,这为耳鸣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
此外,由于耳鸣的主观特征明显,有研究表明,慢性严重耳鸣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对其进行耳鸣问卷调查,可以正确评价患者情绪状态、听力困难程度及其对耳鸣的耐受度,也可用来评估耳鸣治疗后情况。
六、耳鸣的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耳鸣的治疗方法日渐多元化,除药物治疗外,还有掩蔽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中医治疗等。当然,生理性耳鸣不需要治疗,但患者必须寻求医生的帮助以便明确是否生理性耳鸣,或是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导致耳鸣。通过综合治疗,患者的耳鸣症状可消失或得以有效缓解。治疗耳鸣,首先要判断耳鸣的病因。目前大多数耳鸣主要有两个原因:1、耳神经受损2、耳脉紊乱。因此治疗耳鸣就要针对耳病病因,对症下药。
1、药物治疗
耳鸣的药物治疗包括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的药物有血管扩张药、抗惊厥药、局部麻醉药、神经营养药等,疗效并不确定。最近有研究应用抗抑郁剂阿米替林治疗主观性耳鸣,虽然治疗组患者仍有耳鸣症状存在,但较对照组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大样本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耳鸣有治疗作用,虽然不能阻止耳鸣发生和缩短耳鸣持续时间,但早期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耳鸣患者预后。
2、掩蔽疗法
掩蔽疗法治疗耳鸣,是利用耳鸣掩蔽治疗仪的外界声刺激来抑制耳蜗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增强活动,抑制病变以上的中枢神经径路。掩蔽疗法对同侧和对侧均起作用,可根据耳鸣的频谱和响度来调节掩蔽声,使之与耳鸣相匹配以达到掩蔽目的。研究认为,掩蔽疗法有效率75%,且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是比较理想的耳鸣治疗方法。
3、习惯疗法
习惯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噪声不全掩蔽、放松训练、心理调整和转移注意力等。
目前没有任何治疗耳鸣的特效药物,因此,医生往往对耳鸣患者爱莫能助。耳鸣者得到的答复常是,耳鸣不好治,没有好办法,吃点药试试等等。临床上习惯用药物治疗耳鸣,如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调节植物神经药物等。耳鸣习服疗法要求耳鸣患者坚持训练1~2年才能达到完全适应或习惯。
耳鸣不全掩蔽:用外界噪声掩蔽耳鸣称为耳鸣掩蔽疗法。常用的外界噪声发生装置有耳鸣掩蔽器和助听器、随身听、家用录放机等,所发出的噪声可以是各种频率成分都有的白噪声,也可以是有中心频率的窄带噪声。后者的掩蔽效果最好。但由于许多人的耳鸣音调难以匹配,所以,耳鸣掩蔽器产生的噪声多为白噪声。不全掩蔽是指用低强度噪声不完全掩蔽耳鸣,噪声强度以刚刚听到为准,不要太大。目的是让患者逐渐习惯和适应与耳鸣相似的外界噪声,并避免噪声加重或造成新的损害。建议每天最少掩蔽6小时以上,每次掩蔽时间不超过1小时,休息10~2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掩蔽。由于噪声强度非常低,所以,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时都可以掩蔽。
放松训练:精神或情绪紧张可以导致耳鸣,耳鸣也可以加重情绪紧张。耳鸣患者常常伴有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耳鸣习服疗法强调放松训练,目的是让患者得到身心松弛,因此,又称松弛疗法。方法是:闭目静坐或平卧,用意念控制神经和肌肉的紧张性,先从头皮、额部、面部肌肉开始放松,逐渐将上下肢、胸部乃至全身的肌肉放松。
4、心理治疗
耳鸣一症病因复杂,症状不一,治疗起来比较棘手,但只要对症治疗,坚持用药,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平时要注意精神调理,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度悲伤及恼怒,不要过于劳累,减少性生活。加强体育锻炼,如跑步、打太极拳等,以保持充沛的体力,睡前可听轻松婉转的音乐,保证良好的睡眠。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对防治耳鸣大有裨益。耳鸣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通过改变耳鸣患者对自身耳鸣症状的认识,将耳鸣对患者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他们能够良好地耐受存在的耳鸣,大样本的调查研究表明心理治疗是有效的。
七、耳鸣的预防
1、长时间的噪声接触,会导致耳鸣,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保护耳鸣患者的听力。注意不要长时间、大音量使用随身听耳机。
2、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在身体疲劳状态时也容易使耳鸣加重。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放松耳鸣患者的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
3、耳鸣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不要忘记告诉医师患有耳鸣,因为有些药物会使已有的耳鸣症状加剧。
4、如果因耳鸣无法入睡时,试着打开收音机,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可以掩盖有害声音。听一听自然音如潺潺流水声,亦可减轻耳鸣。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ss/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