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不治不可能,但有病不妨就是真傻啦!下边我们报社联系了很多医生给大家整理了一份疾病对照表,可以对照自己的疾病有效预防、调理,值得每位朋友收藏和分享~
第一张表
吃走心脑血管病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食管理非常重要。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鲁卫星提醒,科学地吃,可以帮助“吃走”八种心脑血管病。
疾病
推荐
食物
好处
、高血压
茄子
可改善微循环。
苹果、香蕉、橙子、西兰花等高钾食物
钾可促进身体中多余的钠排出。苹果、香蕉、橙子、橘子、柿子等色彩鲜明的水果和西兰花、菠菜、芹菜、苋菜等深色绿色蔬菜都富含钾元素。
菊花茶
菊花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
2、高血脂
木耳、香菇
可改善脂类代谢,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荞麦、燕麦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荞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
3、冠心病
芹菜
芹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平肝舒压、预防便秘等功效;芹菜的叶茎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猕猴桃、柑橘、柠檬和紫皮茄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可促进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
4、心肌缺血
洋葱
心肌缺血患者每日食用00克洋葱,降血脂作用较好。
荞麦
可调节心肌功能。
5、动脉粥样硬化
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香蕉还可润肠通便,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叶类蔬菜、橙子、黄豆等富含叶酸的食物
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能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天吃克绿叶蔬菜,喝一杯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6、脑卒中
含镁丰富的食物
镁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除蔬菜外,小米、豆类、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也富含镁。
海带、紫菜、虾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7、心肌梗死
生大蒜
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每天吃两三瓣大蒜,是降压的最好最简易的办法。
醋
饭后吃点醋可软化血管。醋泡黑豆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一定作用。醋泡花生米有清热、活血、开胃等功效。
8、脑梗死
每天一个苹果
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香菇
能起到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
芹菜汁
可降压降脂。
第二张表
养胃时刻表
时间
养胃
要点
备注
7:00
喝杯温开水
早起喝一杯温开水,能清洁消化道、补充夜里身体流失的水分,稀释渐趋浓稠的血液,还有益于早餐的消化吸收,促进排便。不宜喝凉开水,因为早晨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喝凉水属于“逆势而为”,容易给胃部造成不良刺激。
8:00
早餐吃热食
调查表明,不吃早餐会引发肝胆病、胃病。一份均衡的早餐中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以及水果、蔬菜等几大类食物,每样都吃点,以保证充足的营养。
9:30
晨练别受寒
冬季晨练要避开雾霾,亲近阳光,“赶迟不赶早”。等阳光明媚、气温上升后,再出门锻炼,运动时做好热身,护好腰腹、关节。
2:00
午饭前喝汤
在食物比较干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汤水有益于消化和吸收,尤其适合在冬季肠胃“懒惰”时。汤水能够稀释唾液和胃液,但是对肠道消化液的影响很小。
5:00
找老友聊天
不少人生气后一点胃口都没有,原有胃病的还会加重。冬天人的心情容易随气温一起变得低落,多和家人老友聊天,可以让心变暖,胃也会随之暖和起来。
8:00
晚饭别太饱
晚餐一定要控制在“七八分饱”。每顿少吃一点,两顿正餐之间适量加餐,既保持总量,又不会让胃挨饿。
9:00
站立助消化
胃容易有灼热感(烧心)的人,尽量不要饭后躺着或久坐,否则容易反流到食道,使症状加剧。用餐后半小时以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第三张表
蔬菜保存时间表
蔬菜
名称
保存
时间
保存方法
及注意事项
豆角
一个月
豆角可以先用沸水焯一下,时间不要太长,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再用袋子装好,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这个方法豆角可以保鲜一个月。
长毛的豆角勿食。豆角不能生吃或夹生吃,易中毒。
藕
一个月
将藕清洗干净,放入容器里,倒上凉水,水要浸没藕,隔两天换次水。可以让藕保鲜一个多月。
莲藕变黑,同时有异味,勿食。
南瓜
两个月或~2天
没切过的整个南瓜,只要放在通风阴凉处,就可以保存两个月左右。切开的南瓜把瓤挖掉,再装入保鲜袋放入冰箱储存,最好在~2天内吃完。
南瓜表皮和内部出现腐烂勿食。
绿叶菜(如芹菜/茼蒿)
3~4天
将绿叶菜扎成小捆,根向下浸泡在水里,可保鲜3~4天。
绿叶菜发黄,或是放软了,最好不要食用。
香菜
7~0天
将香菜捆成小捆,外面包层纸后装入塑料袋中,松散地扎上袋口,置于阴凉处,可保持香菜在7~0天内都是新鲜的。
香菜蔫了可以食用,发黄、腐烂勿食。
西红柿
0天
西红柿不用水洗,放于保鲜袋内,再放入冰箱,可保存0天左右。
腐烂勿食。
洋葱
N天
将买来的洋葱头晾干,放在凉爽、干燥、通风的地方即可,能贮藏很长时间。如用塑料袋包住或放入冰箱,反而容易闷软、变质、发芽。
洋葱腐烂面积若过大则不要食用。
胡萝卜
N天
将胡萝卜直接放在通风处,或将胡萝卜的“头部”切掉,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即可。胡萝卜是一种非常耐储存的蔬菜,保质期很长。
一般胡萝卜坏了颜色会变深、发黑,表面毛毛糙糙的,不光润。
豆芽
2天
豆芽最好买来当天就吃完,如果需要保存,可以将豆芽装入塑料袋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最多不能超过两天。
黄豆芽若发黑勿食。
圆白菜/生菜
3~5天
圆白菜/生菜最好不要直接放进冰箱,应先把表面水分风干,再用干净纸巾包裹好,装进袋子放入冰箱保存。或者在冰箱保鲜盒里铺层纸巾,以吸收潮气,延长果蔬保鲜时间。这样可以保存3~5天。
若大面积腐烂则最好直接扔掉。
萝卜
3~5天
萝卜的叶子会吸收萝卜的养分,让萝卜变糠,所以最好去掉萝卜缨放入冰箱保存,可保存3~5天。
萝卜若发黑不要食用。
青椒
7天左右
青椒沾水以后会变质,保存前不要用水洗,直接擦干放入保鲜袋再存放于冰箱,可以保存一周左右。
发黄变软的青椒即为腐烂,不宜食用。
冬瓜
数月或3天
冬瓜贮藏适宜条件:温度为0℃~5℃,相对湿度为70%~75%,且通风良好,存放在0℃~5℃左右,可保存数月。
如果直接放入冰箱保存,则只可保存3天左右。
变色、变软、闻着有酸味的冬瓜勿食。
大蒜
至少半个月
大蒜可以存入冰箱的冷藏室,也可以放入保鲜袋中密封后冷藏或置于阴凉处,切记不可受冻,能保存至少半个月。
大蒜若发生变色、发霉、腐烂勿食。
葱
7天左右
把葱去掉皮、葱根,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段,放进保鲜袋,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保存一周左右。竖着放入冰箱里保存时间会更长。
第四张表
医院挂什么科
第五张表
身体缺什么维生素
症状
缺乏营养素
这些食物可以补
脚踝浮肿
缺钾
香蕉、紫菜、豆腐皮、煮毛豆、松子、榛子、西瓜子、土豆、绿茶
精神差,爱打盹
牙齿不牢固
缺钙
牛奶等奶类、奶制品、大豆、豆腐、豆腐皮(卷)、油豆腐、胡萝卜缨、黄花菜、荠菜、萝卜缨、苋菜、茴香、小油菜、芥蓝、芝麻酱
一部分抽筋
腰酸背痛等骨质疏松病症
没有食欲,味觉减弱
缺锌
生肉、羊肉、鱼类、动物肝、面筋、青菜、核桃、葵花籽仁
免疫力降低
生长缓慢
记忆力下降
易怒,暴躁
缺铁
羊肝、猪肝、鸭肝、猪血、牛羊猪肉、鸡蛋、坚果、深绿色蔬菜、鲜桃
皮肤暗黄无光泽
指甲苍白、凹陷
指甲有白线
缺维生素A
羊肝、牛肝、鸡肝、鹅肝、猪肝、鸭肝、鸭蛋黄、鹅蛋黄、枸杞
眼干涩
胃不适
喜怒无常、心情不好
缺维生素B
燕麦、小米、苦荞、全麦面包、葵花籽仁、生花生仁、黑芝麻、莜麦面、黄豆、芸豆(干、虎皮)、玉米面、青稞
嘴破了,口角炎,嘴唇脱皮
缺维生素B2
香菇(干)、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猪肝、羊肾、羊肝、冬菇、松蘑、牛肝
伤口不易愈合,虚弱
缺维生素C
刺梨(木梨子)、酸枣、鲜枣、沙棘、苜蓿、无核蜜枣、白萝卜缨、芥蓝、芥菜
牙龈出血
抑郁不安
全身慢性疼痛
缺维生素D
鲑鱼(三文鱼)、沙丁鱼、鸡蛋、牛奶
肌肉容易疲劳
抑郁
老出虚汗
缺维生素D、钙、铁
鲑鱼(三文鱼)、沙丁鱼、鸡蛋、牛奶等奶类、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牛羊猪肉等红肉
口腔溃疡,舌头红肿,口臭
缺维生素B6
酵母粉、肝脏、全谷类(特别是小麦)、肉、鱼、蛋、豆类、花生
贫血,手脚发凉
缺维生素B6、铁、叶酸
肝脏、全谷类、牛羊猪肉等红肉、鸡蛋、豆类、花生
易疲劳,精神差
缺维生素B、B2、B6
全谷类、全麦面包、葵花籽仁、生花生仁、黑芝麻、香菇(干)、木耳、杏仁、肝脏、肉、鱼、蛋、豆类、花生
头发枯黄,开叉
缺维生素E
黑芝麻、葵花籽仁、核桃干、豆豉、腐竹、松子、千张、黄豆、红豆
老年斑
出现色斑,皱纹多
缺维生素A、C、E、硒
动物内脏、海产品、鱼、蛋、肉、粮食、牛奶、葱、蒜、蔬菜、水果、芝麻
反应迟钝
缺B2
藕粉、动物肝脏、肾脏、牛肉、猪肉、鸡肉、鱼类、蛤类、蛋、牛奶、乳酪、乳制品、腐乳
耳鸣
行动易失平衡
手指及脚趾酸痛
第六张表
高血脂饮食禁忌表
信号灯
分类
食材
红灯食物
↓
拒绝
富含动物性油脂的食物
猪油、牛油、羊油等
动物的脂肪部分
肥肉、奶油、皮脂等
油炸、油煎食物
炸薯条、炸糕等
椰子油、棕榈油、氢化奶油制作的食物
油炸薯片、方便面、奶油蛋糕等
胆固醇过高的食物
动物内脏(脑、肝、腰子、心等)、蟹黃、鱼卵、虾卵等
黄灯食物↓
慎选
富含油脂的种子类食物
花生、腰果、核桃、瓜子等坚果或核果
每天不超过一小把的量,20克左右为宜。
植物来源的烹调油
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玉米油等
全日烹调用油以每人25~30g为宜,大约是小汤勺三勺的量。
绿灯食物↓
放心
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
燕麦、大麦、富含果胶的水果等
富含碘的食物
海带、某些藻类等
富含镁的绿叶蔬菜
菠菜、莴笋叶、空心菜、苋菜等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
香菇、木耳等
含硫化合物的食物
洋葱、大蒜等
第七张表
降压表
做法
目标
手段措施
降压效果
(收缩压)
减少钠盐摄入
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6g
生活中食盐主要来源为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以及烹饪用盐,应尽量少用;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用量具(如盐勺)称量加用的食盐;用替代产品,如代用盐、食醋等。
2~8mmHg
规律运动
强度:中等量;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步行、快走、慢跑、游泳、气功、太极拳等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灵活选择;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目标对象为没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患者。
4~9mmHg
合理
膳食
营养均衡
食用油每人0.5两/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其它动物性食品不超过~2两/日;蔬菜每日~g,水果00g;蛋类每人每周5个;适量豆制品或鱼类;奶类每日g。
8~4mmHg
控制
体重
体重指数(kg/m2)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减少总的食物摄入量,增加足够的活动量;肥胖者若非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辅助用减肥药物。
5~20mmHg
/减重0kg
戒烟
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一般推荐采用突然戒烟法,在戒烟日完全戒烟;必要时戒烟咨询与戒烟药物结合。
---
限制
饮酒
每天白酒两、葡萄酒2两、啤酒5两
高血压患者不提倡饮酒;酗酒者逐渐减量。
2~4mmHg
(表格来自:医院心内科 苏冠华)
第八张表
食物嘌呤含量表(针对痛风)
痛风患者可以吃的食物痛风患者可适当吃一点的食物痛风不能(尽量不要吃)的食物第九张表
食物升糖指数表
低升糖指数食物(GI55或以下)五谷类全蛋面、荞麦面、粉丝、黑米、黑米粥、通心粉、藕粉;蔬菜魔芋、粟米、大白菜、黄瓜、芹菜、茄子、青椒、海带、鸡蛋、金针蘑、香菇、菠菜、蕃茄、豆芽、芦笋、花椰菜、洋葱、生菜;豆类黄豆、眉豆、鸡心豆、豆腐、豆角、绿豆、扁豆、四季豆;生果苹果、水梨、橙、桃、提子、沙田柚、雪梨、车厘子、柚子、草莓、樱桃、金橘、葡萄;奶类牛奶、低脂奶、脱脂奶、低脂乳酪、红茶、优格、无糖豆浆;糖及糖醇类果糖、乳糖、木糖醇、艾素麦、麦芽糖醇、山梨醇。中升糖指数食物(GI56-69)五谷类红米饭、糙米饭、西米、乌冬、麦片;蔬菜番薯、芋头、薯片、番茄、莲藕、牛蒡;肉类鱼肉、鸡肉、鸭肉、猪肉、羊肉、牛肉、虾子、蟹;豆类焗豆、冬粉、奶油、炼乳、鲜奶精、优格乳;生果木瓜、提子干、菠萝、香蕉、芒果、哈密瓜、奇异果、柳丁;糖及糖醇类蔗糖、蜂蜜、红酒、啤酒、可乐、咖啡。高升糖指数食物(GI70或以上)五谷类白饭、馒头、油条、糯米饭、白面包、燕麦片、拉面、炒饭、爆米花;肉类贡丸、肥肠、蛋饺;蔬菜:薯蓉、南瓜、焗薯;生果西瓜、荔枝、龙眼、凤梨、枣;糖及糖醇类葡萄糖、砂糖、麦芽糖、汽水、柳橙汁、蜂蜜。第十张表
健康吃油表
烹饪方式
推荐油品种类
注意事项
炖煮菜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
耐热性差,不适合煎炸,以炖煮为主
一般炒菜
花生油、米糠油等
耐热性较好,基本可用于任何烹调方式
凉拌
橄榄油、茶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可以用来炒菜,但它们特有的香味使其在凉拌时更美味
少吃
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少吃
这张岀自权威机构的专家资料,要好好的学习,和研究,讲的非常全面科学。这份表格好好收藏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Ⅰ什么是禅一、广义的禅(一)禅宗大师论禅慧皎:“禅也者妙万物而为高,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情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二)佛学文献论禅《佛学大辞典》:禅(术语)禅那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虑。属于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于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于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名之者,是亦一种定心之法,故虽时翻为定,而定之梵名,为三昧或三摩地,总为心一境性所附之名也。又禅宗之禅,其名虽取思惟静虑之义,而其体为涅盘之妙心,非谓色界所属之禅。见禅定条。智度论十七曰:‘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禅,秦言思惟修。’法界次第曰:‘禅是西土音,此翻弃恶,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故云弃恶,或翻功德丛林,或翻思惟修。’大乘义章十三曰:‘禅定者别名不同。略有七种:一名为禅,二名为定,三名三昧,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舍。禅者是其中国之言,此翻名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慧苑音义上曰:‘禅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旧翻为思惟修者,略也。’禅法(术语)有二种:一曰如来禅。一曰祖师禅。如来禅者,经论所说,秦罗什初传之,至天台而极详悉。祖师禅者,经论之外,祖祖自心印心,魏达摩初传之。佛于灵山会上拈一枝莲华示四众,百万人天不能解其意,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而领佛旨。佛言我付汝以涅盘之妙心。是如来禅之宗源也。故称为佛心宗。常言禅法者,指此佛心宗之禅。、总说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共名十二门禅,亦名世间净禅,通称禅定。禅定者,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为“思维修”,新译曰:静虑。思维修者,为思维所对之境,而研习之意也。静虑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之意也。定为梵语三昧之译,为心定止于一境,而离散动之意。即一心考物曰禅,一境静念曰定。故禅名宽,指一切息虑凝心言,定名狭,为定之一分也。盖禅那思维审虑,自具定止寂静之意,故得名定。三昧无思维审虑之意,不得名禅。总别合称,则曰禅定。而禅定皆为是心之德,此心之德非欲界所属之心德,乃属于色界之法,其中各有四等之浅深,曰四禅四定。此四禅四定世间法,则佛法外道凡夫圣者共通也。其他佛菩萨阿罗汉证得之诸无漏诸定,为出世间法,不具三界所属之心体者。故得禅则必离欲界之烦恼,得定则必断色界之烦恼,得无漏诸定,则必绝无色界之烦恼也。而禅者非但为诸定之根本,且依此而发天眼天耳等之通力,且依有审虑之用。观念真理,必依此禅。是故禅为学道之至要者也。2、根本四禅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共名十二门禅,亦名世间净禅。今先明四禅也。此四禅法,各有方便中间,今但论色界正定,不取方便中间,故名根本四禅。(一)初禅初禅者,行人先须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阶欲界定。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地定。此定能生初禅,即是初禅方便,亦名未来禅。得此相已,初勿惊恐,亦勿欢喜(惊喜皆能招魔),勿向人说(说则永失不可复得,譬如种树,不可露根)。若于未到地中,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或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坏,守护增长。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当动之时,还觉渐渐有身,如云如影动发。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身(上发多退,下发多进)。动触发时,功德无量。略说十种善法眷属,与动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如是十种胜妙功德庄严动法,此则略说初动触相。如是,或经一日,或经十日,或一月四月,乃至一年,此事既过,复有余触,次第而发(然亦无定前后)。故名初禅。言余触者,即前动触为一,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有八触: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沈,七坚,八软。此八与前八虽同,而细分别,不无小异。此十六触,随一发时,悉有十种善法功德眷属。行者因未到地,发如是等诸触功德善法,故名初禅初发。并是色界清净四大,依欲界身中而发。从此舍离欲界五欲五盖(五欲者: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五盖者:一贪欲,二嗔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得初禅五支功德(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A、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B、观支细心分别名观。谓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观支。C、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护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D、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涌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快,故名乐支。E、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为一心。谓行者初证禅时,乃即着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心,故有微细之散,若喜乐息,自然心与定一,故名一心支。若在人中坐禅,得此根本初禅,不失不退,则命终已,随初禅力深浅,必生梵众等之天中,是初禅天因也。(二)二禅次二禅者,若于初禅定中,厌离觉观,入中间禅。从未到地,专心不止,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具足四支功德(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A、内净支心无觉观之浑浊,故名内净。谓行者欲离初禅时,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静,故名内净支。B、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得内静时,即与喜俱发,而喜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喜支。C、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喜涌之情既息,则怡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乐支。D、一心支心与定一,谓之一心。谓行者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故名一心支。名为根本二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光等之天中,是为二禅天因也。(三)三禅次三禅者,若于二禅定,厌离喜相,入中间禅。从未到地,澄静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具足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慧,四乐,五一心)。A、舍支离喜不悔名舍。谓行者欲离二禅时,种种诃责二禅之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为舍,亦名三禅乐。初生时,是乐三界第一,能生心着,心着则禅坏,故须行舍。B、念支念名爱念。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养,则乐得增长,乃至遍身,如慈母念子,爱念将养,故名念支。C、慧支解知之心名慧。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此乐得遍身也。D、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乐既无过,则增长遍身,怡悦安快。三禅为最乐,若离三禅,则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E、一心支心与定一,名曰一心。谓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为一,澄渟不动也。名为根本三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净等之天中,是为三禅天因也。(四)四禅次四禅者,若于第三禅定,厌离乐法,深见过患,入中间禅。心无散动,得未到地,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隐,出入息断,具足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一心)。A、不苦不乐支不苦不乐,中庸之心也。谓行者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不苦不乐也。B、舍支离乐不悔名舍。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故名舍支。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不应取定起动念心,若心行舍,则无动念之乖也。C、念清净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得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复念自己功德,方便将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故名为念。亦云:是四禅中,有不动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D、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支。谓行者既得四禅之定,复用舍念将护,则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名为根本四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福生等三天中,是为四禅天因也。3、四无量心四无量心,亦名四等,谓慈、悲、喜、舍也。有凡夫人,虽得四禅,以乐高胜,求作梵王,更修四无量心。①慈无量心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②悲无量心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③喜无量心欲念众生,从乐得欢喜。④舍无量心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由善修此四无量定成就,命终得为四禅天王。4、四无色定()空处定行人得第四禅已,深思色法过罪,作意灭除一切色法,一心缘空,念空不舍,即色定谢而空定未发,亦有中间禅。尔时勤加精进,一心念空不舍,则其心泯然任运,自住空缘,亦名未到地相。于后豁然与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益受增长。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虽缘无边虚空,心无分散,既无色缚,心识澄静,无碍自在,如笼破鸟出,飞腾自在,是名证虚空定。证此定已,不失不退,命终必生空无边处,但有受想行识四阴,无色阴也。(2)识处定行人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切系缘现在心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常念于识,欲得与识相应,加功专注,不计旬月。一心缘识,而无异念,空念即谢,识定未生,名中间定。即便泯然任运,自住识缘,名未到地。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而于定中,不见余事,唯见心识,念念不住,定心分明,识虑广阔,无量无边,识法持心,无分散意。此定安隐,清净寂静。证此不失,命后必生识无边处,亦有四阴也。(3)无所有处定亦名不用处定。行人得识定已,诃责识处过患,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于中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有,不见诸法,寂然安隐,心无动摇,此为证无所有定相。入此定时,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余法。无所分别,即是无所处定。证此不失,命后必生无所有处,亦有四阴也。(4)非想非非想处定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责无所有处过罪,即舍无所有处,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一心专精,加功不已,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盘相。是定微妙,三界中极,如步屈虫,行至树表,更无可进。证此不失,命后必生非非想处,仍有细微四阴也。5、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六妙门法界次第云:‘妙名涅盘,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盘,故名六妙门。前三是定,后三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盖欲界众生,心多驰动,粗散难摄,故须数息,制其散乱,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初门也。随息门随息者,细心依随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数息,心暂得住,而禅定未发,苦犹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须舍数修随。心随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悉皆知之,心安明净。禅定自发,故以随为门也。止门止者,摄心静虑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随息,心安明静,而定犹末发。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苟欲澄净安隐,莫若于止。故次舍随修止,凝心寂虑,禅定自发,故以止为门也。观门观者分别观察之心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止,证诸禅定,而解慧未发。若心住定,则有味着之失。是故不着于止,起观分别,则无漏方便,因此开发,故以观为门也。还门还者转心返照也。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观,分别观察,而真明未发。即当舍观修还,反照能观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运返本还源,故以还为门也。净门净者心无所依,不起妄想分别之垢也。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还,而真明犹未能发。即当舍还修净,净心成就,即发三乘圣道,故以净为门也。(三)广义禅在修正佛法中的作用与地位:慧思《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诸三昧门、百八三昧、五百陀罗尼、及诸解脱、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五眼、六神通、……如是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何以故?三世十方无量诸佛,若欲说法度众生时,先入禅定。……一念心中一时行,无前无后,亦无中间,一时说法度众生,皆是禅波罗蜜功德所成,是故佛言:若不坐禅,平地颠坠。若欲断烦恼,先以定动,然后智拔。…………欲坐禅时,应先观身本,身本者,如来藏也,亦名自性清净心,是名真实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断不常,亦非中道,无名无字,无相貌,无自无他,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住处,无愚无智,无缚无解,生死涅盘无一二,无前无后,无中间,从昔已来无名字,如是观察真身竟,次观身身,复观心身。……若在定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亦知出世三乘圣道,制心禅智,无事不办。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问曰:《般若经》中佛自说言,……般若为前导,亦是三世诸佛母,汝今云何偏赞禅,不赞五波罗蜜?……定如净油智如炷,禅慧如大放光明,照物无二是般若,镫明本无差别照,睹者眼目明暗异,禅定道品及六度,般若一法无有二,觉道神通从禅发,随机化俗差别异。问曰:佛何经中说般若诸慧皆从禅定生?答曰:如禅定论中说,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般若论》中,亦有此语,般若从禅生。……《胜定经》中说:若复有人,不须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不如一念思维入定。……何故不赞我等多闻智慧,独赞禅定?佛告诸论师:汝等心乱,假使多闻何所益也。……汝欲与禅定角力……无有是处。复次《毗婆论》中说:若有比丘,不肯坐禅,身不证法,散心读诵,讲说文字,辩说为能,不知,诈言知;不解,诈言解,……如是论师,死入地狱。……复次禅波罗密,有无量名字,为求佛道,修学甚深,微妙禅定,身心得证,断诸烦恼,得大神通,立大誓愿,度一切众生,是乃名字禅波罗密。……尔时禅定转名四无量心。……尔时禅定,转名四摄法。……尔时禅定及神通波罗蜜,转名一切种智。……尔时禅定,转名十八不共法。……尔时禅定,转名十号也。……尔时禅定,转名般若波罗蜜。……尔时禅波罗密,转名八背舍。……尔时禅波罗密,转名尸波罗密。……尔时禅定,转名羼提波罗蜜。……尔时禅定,转名精进毗梨耶波罗蜜。……尔时禅波罗蜜,转名九次第定。……尔时禅定,转名狮子奋迅三昧。……尔时禅定,转名超越三昧。……尔时禅波罗蜜,名八解脱。”二、禅门的禅(一)禅门即禅宗《佛教大辞典》:禅门(术语)达摩所传禅那之法门也。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佛心宗也。证道歌曰:“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禅宗(流派)以禅那为宗,故名。禅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为三学六度之一。初祖达摩天竺人,梁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宗,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于禅那,故称为禅宗。所谓禅宗者,非三学六度之一分禅,于是而如来禅,祖师禅之称起。以经论所说,六度所摄之禅为如来禅,达摩所传之心印为祖师禅。故由彼宗之本义言之,则与其谓为禅宗。毋宁目为佛心宗为适当。释尊在灵山会上拈华,迦叶破颜微笑,为第一祖。二十八传,至达摩。为东土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教无言之心印于无言也。慧可得其心印为二祖。僧璨为三祖。道信为四祖。弘忍为五祖。弘忍之下,有慧能神秀二大师,慧能之禅,行于南地,故称南宗,神秀之化,盛于北地,故称北宗。而北宗不免如来禅之迹,南宗的得祖师禅之神髓。六祖慧能之下,生南岳青原两系。南岳传于马祖,青原传于石头。马祖之下独盛,转传而分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之五家。至宋朝,临济之下又附杨岐黄龙之二流。总是五家七宗。案禅宗之称,始于李唐。(二)禅门(宗)的禅、来源:《缁门警训》:“菩提达摩祖师观此土之根缘,对一期之繁紊,而宣言曰不立文字,遗其执文滞逐也,直指人心,明其顿了无生也。其机峻,其理圆,故不免渐修之徒笃加讪谤。传禅法者自达摩为始焉,其下相继六代,横枝而出,不可胜纪。”2、禅门禅的真义:六祖慧能《敦煌本坛经》:“此法门中,坐禅亦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言不动。……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直示正路,……令得见性。”3、禅门禅在修证佛法中的作用与地位《六祖坛经》:“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皆从中出。……如此修行,定成佛道。……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ss/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