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取科普和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前半段科普,不是专业的也要看看,后面比较专业,感兴趣的可以详细阅读,非专业人士就不必费神了。
眩晕,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要注意的一点是,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疾病。
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诉来就诊的患者特别多。引起眩晕的疾病特别多,后面我会给大家详细的介绍。首先特别要介绍的是耳石症。为什么特别指出耳石症呢?因为耳石症所引起的眩晕在临床比较常见,但是误诊的也很多,而一旦明确诊断,耳石症的治疗又很特别,不要服用或注射任何药物,用合适的复位手法就可以解决。所以我特别把耳石症拿出来先讲,而且会告诉你耳石症怎么诊断。
耳石症的临床特征:
1.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
2.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3.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如果眩晕持续超过3分钟基本不用考虑耳石症了),可伴恶心及呕吐。
另外根据我的经验,耳石症的第一次发病多是凌晨或者早晨9点之前,临床起来上厕所或是早晨起床时发病。
如果你见到的眩晕符合以上特征要高度怀疑耳石症,可以先不用药物而是采用复位的方法治疗试一试,没有任何副作用从而能减少病人用药的风险,如果是耳石症及时复位能给病人减少很多痛苦并省下很多费用。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眩晕的常见原因和伴有眩晕的常见疾病。
(以下内容非专业人士可以略过)
眩晕的病因
一、周边神经疾病
1.良性阵发性眩晕
就是上面首先讲的耳石症,学名叫良性阵发性眩晕。这种眩晕症在门诊十分常见。关于这种疾病的成因,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内耳掌管平衡的耳石退化脱落,形成游离状的小颗粒,当姿势改变时,就会影响内淋巴的流动,造成眩晕症。
2.梅尼尔氏症
至今仍是一个充满迷样般的疾病,由解剖学的证据已知梅尼尔氏症的主要病变在于不明原因的内淋巴局部水肿,听神经及半规管细胞被破坏。病人会感到耳鸣、耳朵胀痛、听力丧失、眼球振颤。发作呈现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后逐渐缓解。尔后的数个月内不定时的发作,每发作一次,听力就丧失一些,最后可以完全耳聋。
3.急性迷路炎
急性迷路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这样的情形通常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再来就是缓慢出现的晕眩,大约再过三天后出现最严重的晕眩,之后大约三到六周的时间会慢慢复原。
4.耳毒性物质或药物
某些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因病人体质关系,使用后就会造成暂时性听力丧失,眩晕症也是其中一个症状,通常停药后可以恢复。
5.听神经瘤
这是第八对脑神经的良性肿瘤,脑部的肿瘤不管组织学上是良性或恶性,只要会压迫到重要的神经造成神经学症状就是不好的肿瘤。前庭部位的神经网路相当复杂而重要,因此,压迫听神经,就会造成听力丧失,压迫前庭,就会造成眩晕症,压迫小脑,就会有平衡感失调的症状,如果侵犯小脑与桥脑交界,许多脑干的症状就会出现。一般来说,肿瘤性疾病所造成的症状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开刀的困难度也越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造成的后遗症越小。可惜的是,通常病人等到有症状的时候,肿瘤多半已经很大了。
二、中枢神经疾病
1.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去髓鞘的可怕疾病,若影响到前庭神经,就会造成眩晕症,此外,也会影响许多脑干部位神经的病变及相关症状,视神经的病变相当常见。起初疾病发作后会缓解,但是往后每发作一次,病人的状况就越差,缓解也不会回到原来的状况,病程呈现阶梯式下降的曲线。
2.椎底动脉循环障碍
这种类型的眩晕症是因为脑部血管循环障碍所造成,所以发作的时候,偶尔会伴随着类似中风的相关症状,例如语言障碍、视觉障碍、感觉神经麻痹、肢体无力或麻痹等等。若症状在一天内缓解,称为阵发性缺血性脑中风。若症状轻微,数分钟缓解,只能下椎底动脉循环障碍的诊断。
3.中枢神经药物
许多中枢神经抑制的药物,过量服用就会导致眩晕症。适当的药物浓度监测是必要的。
其他和眩晕症很类似的昏厥、头晕、头痛等等症状在医学上都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人常常在求诊的时候,混用这些症状。
伴眩晕的全身性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症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6.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症鉴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ss/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