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硬化症状 >> 耳硬化症手术 >> 正文 >> 正文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二

来源:耳硬化症状 时间:2017-12-30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二)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㈡周围性眩晕

脑干神经核以下的病变,绝大多数系耳部疾病引起,除眼震和有时可能伴听力障碍之外,患者没有相应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1.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常见疾病如下文描述,少见的疾病见表1。

表1其他少见的不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特征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双侧前庭病

家族性前庭病

变压性眩晕

眩晕特点

多由强声刺激诱发;中耳压力或颅内压力改变可诱发

振动幻视、自身不稳感,常发生在直线运动中

持续数分钟;数年后出现不稳感和振动幻视;常伴偏头痛;有家族史

飞行或潜水过程发生;眩晕常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辅助检查

ENG

+

+

MRI或CT

+

诊断

病史和MRI

病史和ENG

病史和ENG

病史

治疗

手术

前庭康复

乙酰唑胺和

前庭康复

咽鼓管或中耳无异常者无需治疗

注:+指结果阳性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指结果阴性或者指该检查方法没有诊断价值。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由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所致。85%~90%的异位耳石发生于后半规管,5%~15%见于水平半规管。临床上绝大多数BPPV属于“管结石型”,其特点为:(1)发作性眩晕出现于头位变动过程中;(2)Dix-Hallpike或Rolltest等检查可同时诱发眩晕和眼震,头位变动与眩晕发作及眼震之间存在5~20S的潜伏期,诱发的眩晕和眼震一般持续在1min之内、表现为“由弱渐强—再逐渐弱”;患者由卧位坐起时,常出现“反向眼震”。

极少部分BPPV属于“嵴帽结石型”,与“管结石型”区别在于:前者Dix-Hallpike等检查时眼震无潜伏期、持续时间长。少数后颅窝和高颈段病变造成的所谓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与“壶腹嵴耳石”症类似,需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必要时行神经影像检查。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诊断指南不提倡“主观性BPPV”的诊断名称,但临床实践中确有为数不少患者,病史表现为典型的BPPV,但Dix-Hallpike等检查未诱发出眩晕和眼震,其原因可能与检查的时机以及异位耳石的数目有关,只要排除了中枢性原因,就可试行Epley或Semont手法复位治疗。

诊断依据:(1)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化相关。眩晕一般持续在1min以内,无耳蜗受损症状。(2)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Dix-Hallpike等检查时,诱发眩晕和向地性眼震。治疗建议:耳石手法复位治疗。

(2)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vertigo):也称为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neuronitis,VN),是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元的结果。多数患者在病前数天或数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剧烈的外周旋转感常持续24h以上,有时可伴数天;伴随剧烈的呕吐、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ENG检查可见病耳前庭功能低下。大多在数周内自愈,少见复发,有半数以上患者可在病后1年内出现瞬时不稳感,部分患者日后出现BPPV表现,冷热试验异常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诊断依据:(1)眩晕发作常持续24h以上,部分患者病前有病毒感染史。(2)没有耳蜗症状;除外脑卒中及脑外伤。(3)ENG检查显示一侧前庭功能减退。治疗建议:应用糖皮质激素;呕吐停止后停用前庭抑制剂,尽早行前庭康复训练[49-51]。

2.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常见疾病如下。

(1)梅尼埃病:病因未完全明确,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无性别差异,首次发病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者少见[5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年提出了该病的诊断标准[53]: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②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③可伴有耳鸣和(或)而涨满感。④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⑤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临床早期为间歇期听力正常或有轻度低频听力损失;中期出2KHZ外,低、高频率均有听力损失;晚期为全频听力损失达中重度以上,无听力波动。

梅尼埃病患者需要限制食物摄入,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并未证实有效;欧洲RCT试验结果支持倍他司汀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性。内科治疗失败后,可考虑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或行内淋巴囊减压、前庭神经或迷路切除等手术。

诊断依据:参照上述耳鼻喉科诊断标准。治疗建议:(1)急性期对症治疗;发作间期可限制纳盐摄入。(2)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2)迷路炎(labyrinthitis):骨迷路或膜迷路感染后可造成眩晕,一般分为3类迷路炎。(1)局限性迷路炎:多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侵蚀骨迷路所致,病变局限于骨迷路。眩晕多在体位变动、头部受到震荡、压迫耳屏或挖掏耳道内耵聍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瘘管试验多为阳性,前庭功能正常或亢进;听力损害多为传导性,少数严重者为混合性。(2)浆液性迷路炎: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可以是局限性迷路炎未治疗的结果。眩晕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喜卧向患侧;瘘管试验可为阳性;耳蜗损害较前庭损害的程度重,听力损害常为感音性。(3)急性化脓性迷路炎:化脓菌破坏骨迷路和膜迷路。在急性化脓期,患者因重度眩晕而卧床不起;患者听力急剧下降;体温一般不高;但若有发热、头痛,需警惕感染向颅内蔓延。急性期症状消失后2~6周进入代偿期,眩晕消失,患者全聋、冷热刺激试验无反应。以上3种情况均需在感染控制后及早手术。

建议:耳鼻喉科治疗

(3)其他少见疾病见表2

表2其他少见的合并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

特征

外淋巴瘘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突发性聋

前庭阵发症

耳硬化症

自发免疫性内耳病

年龄

各年龄

儿童多见

中年多见

成人多见

中青年

中青年

耳聋特点

外伤或用力后突发;感音性耳聋常由瓦氏动作等诱导试验加重

轻重不一,可见稳定、波动、突发或进行性

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急性耳聋;个别在3d内进展内重度耳聋

耳鸣突出,感音性耳聋

进行性耳聋、耳鸣

耳聋、耳鸣或伴有其他免疫疾病

眩晕特点

头位性眼震无潜伏期或极短,持续时间长,无疲劳现象或很缓慢,瓦式动作等诱导试验加重。

1/3患者合并眩晕或自身不稳感

1/3到半数的患者出现眩晕

多种形式;类似于:复发性前庭病、梅尼埃病、BPPV、前庭神经元炎等

5%~25%的患者出现位置性眩晕、少数表现为梅尼埃病样眩晕

部分合并眩晕

辅助检查

MRI或CT

有时可发现瘘口

扩大的前庭和相对正常的导水管

无特异性

AICA、PICA、SCA、椎动脉及静脉等受压迫

部分患者耳囊骨吸收与骨化

无特异性

诊断

病史+MRI+探查

病史+MRI

病史+听力检查

病史+MRI+探查

病史+CT+随访

病史+免疫学+随访

治疗

手术

前庭康复

激素、改善循环、维生素、高压氧

对症、手术

对症、手术

对症、免疫调节治疗

注:(1)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2)合并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患者均应检查听力图、眼震电图和听觉诱发电位。

㈢精神疾患及其他全身疾患相关性头晕

主要表现为自身不稳感,有时甚至是担心平衡障碍的恐怖感,患者通常伴有头脑不清晰感;出现入睡困难、易激惹等焦虑症状,易早醒,易疲劳、兴趣下降等抑郁表现,心悸、钠差、疼痛等躯体化症状,可伴有多汗、畏寒等表现。问诊如能全面,一般可以确诊;需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时,适当的针对性辅助检查是必要的。

焦虑抑郁患者出现头晕的比例较高、而头晕和眩晕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比例也较高,两者是否共病,目前还有些争论。治疗主要为抗焦虑,抑郁和心理干预。

其他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也主要表现为自身不稳感,当病变损害前庭系统时可引发眩晕。见于:血液病(白血病、贫血等),内分泌疾病(包括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等),心脏疾病时的射血减少,低血压性,各种原因造成的体液离子、酸碱度紊乱,眼部疾患(眼肌麻痹、眼球阵挛、双眼视力显著不一致性等)。

㈣原因不明性

目前仍有15%~25%的眩晕患者,虽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但仍不能明确病因。建议对此类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随访。

赞赏

长按







































怎样治白癜风
白殿风病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ss/1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