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硬化症状 >> 耳硬化症费用 >> 正文 >> 正文

什么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

来源:耳硬化症状 时间:2021-5-17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8.html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常常du指的是非综合zhi征型遗传性耳聋,是以耳聋为单一症状,不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且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由显性基因所控制。最早的报道可追溯至17世纪,年,Adams等报道了一个四代受累的疑似耳硬化症的垂直传递的耳聋家系,其临床遗传学特征为:双亲之一是患者,子女中半数可发病;耳聋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可见连续几代的发病情况。在遗传性耳聋中,约22%为显性遗传,77%是隐性遗传,1%是X连锁、线粒体突变母系遗传或Y连锁遗传。

1.Waardenberg综合征(WS)

年由荷兰眼科医生PetrusWaardenberg首次报道,是常见的常染体显性遗传性听力损害综合征,发病率为1:~1:之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三类:①内眦侧向移位;②皮肤、毛发(白色额发和睫毛)和眼睛虹膜的色素异常;③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故又称耳聋一眼病一额部白发。目前可将Waardenberg综合征分为五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和Ⅳ型。通常Ⅱ型发病率最高,比Ⅰ型多20倍,听力损害也较工型为重且常见。

PAX3基因编码一种早期胚胎表达的DNA结合转录因子,有10个外显子,90%的Ⅰ型WS有PAX3基因突变。PAX3和SOX10可同步激活MITF基因的表达,调节黑色素细胞的发育。这些基因的受损,导致黑色素细胞进入血管纹中层受阻,最终导致听力受损。

2.Tietz综合征

又称Tietz白化病一耳聋综合征、Tietz低色素一耳聋综合征。年由Tietz首次报道,受损基因为MITF,基因定位于3p14.l-p12.3。临床表现为全身的皮肤色素沉着不足,眉毛几乎完全缺失,一般无眼球震颤和其他眼部异常,有完全性的神经性耳聋。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白化病不是真正的白化病,患者通过日晒可晒黑。

3.腮耳肾(Branchio-Oto-Renal,BOR)综合征

又称腮-耳-肾发育不良、Melnick-Fraser综合征,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力损害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约2%的重度耳聋儿童为BOR综合征,受损基因是EYA1,基因定位8q-13.3。EYA1在年被克隆,该基因有16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架为bp,该基因是果蝇“缺眼”基因的人类同源基因,在内耳和肾脏的劝能不明。20%~25%的BOR综合征患者可检测出该基因的35种突变,提示还有其他BOR基因存在。EYA1基因的突变检测已应用于临床。

BOR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①鳃裂瘘管和囊肿:瘘管位于颈部的外下1/3,通常在胸锁乳突肌的中点附近,向内开口于扁桃体窝,多为单侧。②耳发育不良:外耳表现为耳前陷窝,耳垂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表现为听骨链融合,镫骨固定;内耳表现为Mondini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等。93%的患者有轻度到重度的听力损害,约30%为传导性聋,20%为感音神经性耳聋,50%为混合性聋。③肾脏发育不全或先天萎缩:肾重吸收系统异常、多囊肾或肾阙如,囊腔输尿管反流等。

4.HDR综合征

又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感音神经耳聋和肾发育不全、Barakat综合征等。由于GATA3基因的单倍体功能不全导致发病,基因定位于10p15,10p15.l-p14。临床表现为双侧对称性感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害以高频损害为主,但累及所有频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脏发育不良,肾病和进行性肾衰竭,所以病人多早逝。

5.Stickler(STL)综合征

Stickler综合征为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疾病,可影响眼、骨关节、内耳和/或颌面部。Stickler等于年对英国和美国的此类病人进行了调查,95%有眼疾,84%有面部畸形,70%有耳聋,90%有关节病。完整的临床表现包括:①严重的近视,先天性或早期发病的白内障,视网膜脱离,4%致盲;②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或传导性耳聋;③面中部发育不全和腭裂,Pierre-Robin序列征;④轻度由脊椎骨骺发育异常引起的关节炎,脊柱侧凸和后凸,Marfan样关节活动过度综合征,关节病。

此类综合征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1/。临床表现在家族之间有很大变异,但在家系内部基本一致,有基困型/表相型相关性。目前已发现三型Stickler综合征,由胶原蛋白基因突变引起,STL1突变基因为COL2A1,染色体定位12q13.ll-q13.2,STL2型突变基因为COL11A2,染色体定位6p21.3,STL3型突变基因为COL11A1,染色体定位lp21。R多数病例为COL2A1基因突变,COL11A2基因突变仅见于无眼部症状的STL2型,这也提示COI.11A2基因在眼睛内不表达。有少数病例未发现这3个基因的突变,提示还有其他基因与Stickler综合征有关。

6.Alport综合征

又称肾病和耳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肾炎和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从10岁或20岁内开始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家族中男性和女性都可累及,男性通常在30岁左右死于尿毒症,女性患者病情较轻。听力损害为进行性感音神经性损害,10岁时出现耳聋见于全部男性患者,女性患者较为少见;听力损害主要在高频,组织学上可见螺旋器及血管纹退行性变。少数病例表现为圆锥形晶状体,前极性白内障和近视。由于本病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肾病和耳聋的发病年龄常不一致,听觉系统损害与肾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呈比例。

7.颅-面-聋-手综合征(CDHS)

突变基因为PAX3染色体,定位2q-35,临床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鼻发育不良,鼻骨小或阙如,裂隙样鼻孔,面形扁平,小颌畸形,眼距过宽,尺骨偏离。

8.Ⅱ型神经纤维瘤(NF2)

为双侧前庭神经Schwann细胞瘤,临床症状表现为耳鸣、耳聋及平衡功能障碍,同时可合并有其他颅神经或周围神经的Schwann细胞瘤、脑膜瘤;少数青少年病例发生后囊或皮质性白内障,少数病例有视网膜错构瘤或眼球运动受限。耳聋常发生于18~24岁,可为单侧渐进性,也可为双侧突发性。双侧NF2病例可检测出NF2基因突变,阳性率达65%,染色体定位于22q-12.2。对症状前的高危家庭成员进行NF2基因突变检测.将有助于NF2的早期诊断和治疗。NF2的产前检测也已应用于临床。

9.Treacher-Collins综合征

又称为下颌骨一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于年和年由Thomsen和Toynbee医生描述,但公认的发现者是TreacherCollins。下颌骨一面骨发育不全涉及起源于第一和第二鳃弓、咽裂和咽囊的结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眼睑缺损、小颌、小耳、传导性耳聋及腭裂。致病基因是TCOF1,该基因有26个编码外显子,编码蛋白质为个氨基酸,功能与核一浆转运有关,染色体定位于5q31.3-q32。目前在60%Treacher-Collins综合征患者已发现有51种TCOF1基因突变,绝大多数为缺失或插入突变,导致编码蛋白质合成的提前终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fy/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