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临床听力学检测技术操作水平,作为我国正规化听力学教育的发源地、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的首都医科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自年9月启动“听力学技术规范化培训班全国巡讲”项目。
“听力学技术规范化培训班巡讲兰州站暨甘肃省第一届听力筛查与诊断规范化培训班”于年9月23日拉开了帷幕,参加开幕式的有甘肃省卫计委郭玉芬厅长、医院王琛副院长以及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刘莎教授、黄丽辉教授和王硕副教授。首先兰大二院王院长致辞,医院的教师团队表示感谢,对前来学习的学员们表示欢迎。随后,王医院和耳研所的专家团队感谢甘肃省卫计委郭厅长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兰大二院地积极承办。并表示,规范化培训班会继续举办下去,让更多听力学工作者受益。最后郭厅长对于本次培训班的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目前因为门诊大夫的误诊误判和听力师给出的错误结果导致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准确诊断的现象仍然存在,听力学技术的规范化培训十分必要,并希望后期开展系列培训,提高甘肃省地区的整体听力学诊断水平。
此次学习班的主要内容围绕听力筛查、诊断、干预这三个方面对学员进行基础知识培训,课程包括两天理论授课和一天实习操作。学习班参加人数多达余人,会场座无虚席。
1
第一天(9月23日)
陈志鹏处长
甘肃省卫计委妇社处陈志鹏处长介绍了近年来甘肃省贫困儿童救治项目的执行情况,陈处长分别从项目总体情况、项目实施成效、项目执行体会和下一步加强的工作四方面进行了汇报,令人振奋的是甘肃省自项目启动以来省内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从年的44.48%提高到了99.07%,走在了全国前列。
王硕副教授
王硕副教授讲授了《耳科医师与听力学》,阐明了耳科医师与听力师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协作的工作关系。并宏观地概述了各项听力学检测技术的特点,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技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临床病例分析,提示听力师与耳科医师在解读各项检测结果中可能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强调正确解读听力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
黄丽辉教授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新生儿听力与基因筛查部主任黄丽辉教授给大家带来了《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筛查》,黄教授以分享病例的形式,引领学员们体会到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并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听力损失孩子能够进行正常交流。
刘莎教授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究员刘莎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小儿行为测试操作规范》,刘教授指出小儿行为测听是可以评估整个听觉通路完整性并能检验听觉行为功能的情况,是不可被客观检查所替代的。刘教授还为学员们进行了生动地现场演示,使学员们对小儿行为测听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
刘辉老师
医院具有二十余年临床听力学检查经验的刘辉老师讲授《纯音测听操作流程》。刘老师介绍了更适合听力学新手使用的“阶梯法”——“容错率”更高的纯音掩蔽方法,并针对复杂的掩蔽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各种典型纯音听力图帮助学员们加深记忆和理解。
陈静老师
具有十余年听力学检测经验的陈静老师为学员们讲授《中耳功能检测的理论与实践》。本堂课重点围绕鼓室图和声反射测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如何解读测试结果展开。强调了对于儿童不仅要使用Hz,合并Hz刺激声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并通过临床病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正确解读检测结果。
王硕副教授
王硕副教授讲解了《言语测听临床意义及测试方法》。王硕教授介绍了几种临床上常用的言语测听方法和目的,还介绍了言语测听的重要临床意义,它不仅可以作为辅助鉴别听力障碍的诊断方法,帮助判断纯音测试准确性,同时还可指导医生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助听后的康复效果等等。
刘晓雯副教授
医院耳内科刘晓雯副教授分享《几种特殊病例的临床听力学表现》,刘教授为学员们介绍了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神经病和耳硬化症这三种疾病,并从其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临床听力学表现等方面进行讲解。通过病例分享的方式让学员们理解的更加透彻。
2
第二天(9月24日)
郝欣平老师
医院的郝欣平老师讲授《中耳炎规范化诊疗》,郝欣平老师首先带着学员们重温了中耳和咽鼓管的解剖结构,随后重点介绍了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最后介绍了中耳炎手术中以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为目的的鼓室成形术。
傅新星老师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在主客观听力学诊断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傅新星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听觉电生理技术和耳声发射技术操作规范》。《听觉电生理技术》主要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傅老师分别从ABR的波形分化、波形来源、电极导联、参数设置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来说明不同听力损失性质ABR结果的不同表现。最后傅老师还介绍了耳蜗微音电位(CM)和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SSR)的测试要点和临床意义。《耳声发射技术操作规范》中傅老师介绍耳声发射(OAE)是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出的音频能量,在临床上用于外毛细胞功能障碍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分析诊断,可辅助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蜗后病变的鉴别。
张祎老师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张祎医生带来《前庭功能检查与内耳病》,张祎老师首先介绍关于平衡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外周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等,随后介绍了集中常见的内耳疾病,重点介绍了前庭功能的相关检查,以及前庭功能检查在内耳病诊断中的作用。
张华教授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张华教授分享了《小儿助听器验配流程》,包括验配人员资格;助听器配戴适应证;配戴前期评估步骤;电路-信号处理选择;助听系统选择/验配考虑;助听器验证;助听器使用培训;助听效果评估;复诊/售后服务共九个流程,强调通过助听器验配尽可能地提供最大化的言语声和其它有意义的声音给孩子,使得孩子们尽早发展语言、言语、沟通、认知和社交能力!
陈雪清教授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陈雪清教授带来《人工听觉技术评估体系》。陈雪清教授介绍人工听觉技术评估体系包括听觉能力测试、言语交流能力测试、听觉言语交流能力量表评估、音乐能力评估、生活质量问卷、心理行为问卷和获益程度问卷。特别强调,对于听损儿童的听损早期发现并给与早期干预可以使其听说和交流能力更快的接近听力正常儿童。
徐百成教授
兰大二院的徐百成教授分享了《中耳相关听力学及听骨链成形术》,徐教授先向学员们介绍了中耳结构,详述了鼓膜和听骨链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介绍了鼓膜穿孔和听骨链异常对听力的影响,最后徐教授通过病例分享和观看录像的方式讲解了鼓室图成形术和听骨链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理论课程的最后一节课,张祎老师带着学员们对六种不同常见耳科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强调当一位患者来就诊时,具体和详尽的既往史收集很重要,大夫需要根据病情让患者进行合理的检查项目,注意各项检查结果是否相符,及时发现问题。
3
第三天(9月25日)
实操训练
为了让学员们能更加全面的掌握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的测试的要点,在学习班的第三天安排了实习操作环节。由陈静老师和刘辉老师为学员们进行实习指导。
声导抗实习组
陈静老师带教
为学员们讲述声导抗测听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分组讲解声导抗测试步骤带领学员感受声导抗测试过程纯音测听实习组
刘辉老师带教
讲解纯音测试流程让学员亲身体验作为纯音测试受试者的感受学员进行独立的实际操作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fy/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