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硬化症状 >> 耳硬化症治疗 >> 正文 >> 正文

张恩东闲不住的ldquo全天候医生

来源:耳硬化症状 时间:2020-9-21

  他,几乎没有正点下过班,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

  他,右脚骨折,打着石膏,依然跪着做了半个月的手术;

  他,每年完成手术余例,平均每周近50台手术……

  他,就是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两好一满意质量明星”、山东省医德标兵、齐鲁最美医生、威海市劳动模范、威海市“十佳医生”——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张恩东。

“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

  作为一名医生,张恩东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对每一位病人都一样热情耐心、一样无微不至、一样负责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病人床前。被同行和患者亲切地称为“铁人医生”、“全天候医生”。

  早晨7时15分早查房,7时30分看门诊,每天5至8台手术、手术后继续接待门诊及复查病人,周末还有专家诊、时常加班急诊手术,常规手术常常持续到晚上九点以后结束……这就是张恩东的日常,他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发挥到了极致。张恩东说:“看到那么多病人焦急的面孔,想到他们可能从几十里之外赶来看病,将心比心,总是不想让他们扑空啊。”

  家人常说:“他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从医26年来,张恩东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5+2”、“白+黑”成为他工作的常态。但是再忙、再累、再苦,只要一站在手术台上,他立即进入“满血”的状态。

  年秋天,张恩东发高烧、浑身乏力,白天坚持做了4台手术,晚上加班后拖着疲惫之躯刚到家,一阵紧急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位患者颈段气管断裂伤,需要马上手术,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他以最快速度冲进手术室。一接触病人,其他一切置于脑后。患者伤势非常严重,颈段气管完全断开、一侧颈内静脉破裂、气胸,病人随时有窒息而死亡的可能,生命危在旦夕。张恩东以最快的速度成功完成了这台高难度手术。手术后他坚持在苏醒室陪了病人一个晚上,直至病人脱离生命危险。看到病人稳定的病情和家属激动的泪水,他如释重负,疲惫的脸庞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凌晨手术室更衣间的长凳上又多了一个疲惫的身影。

  正是出于对医生职业的强烈责任感,张恩东带病上班更是家常便饭。年春天,张恩东患了流感,发热伴呕吐腹泻,一天水米未进。此时,科室住院病人由40张加床至62张,为了不耽误病人病情和第二天的手术安排,他接连为3名病人分别作了甲状腺癌手术、鼓室成型手术和腮腺混合瘤手术,手术中他只能靠不断补充口服盐来维持体力。六个多小时的忙碌,术后已经晚上七点,由于手术中高度紧张和严重脱水,回家后出现脱水性休克,经过三个小时的大量输液后才恢复知觉。第二天张恩东忙碌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诊室里,一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也是在不断地补液中进行。由于早起晚归,饮食无常,张恩东40多岁的年龄就已经患上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还有一次,他右脚骨折,为了不影响科室工作,跪着打着石膏的右腿做了半个多月的手术,没休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个病人治疗。曾有位老患者来复诊,看着张恩东医生忙忙碌碌的身影,不舍地流下了眼泪:“我要是他的父亲,我得用绳子把他捆回去,让他结结实实地在家睡一天!”

张恩东说,如果一天排了8到10个小时的手术预计时间,但往往有可能延迟到12到14个小时。无论你是第几台手术,无论这个手术大小,你在手术过程当中,是没有精力不充沛的感觉的,你会全力以赴,你会感觉这一天过得非常快,快到让你没有时间去想,没有时间去体会疲惫的感觉。

“医生,是在与生命对话”

  张恩东常说:“医生,是在与生命对话。”尽管从医26年了,可能做了上万例手术,但每一次拿起手术刀,都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第一台手术和最后一台手术是同样的精益求精。

  在张恩东的办公桌上,有一盒名片,如果患者需要,可以随时自取,这意味着他全天候都要面对患者的就诊需求。看的病号多了,他的手机号也成了患者的“救命热线”。

  正常门诊工作时间无法立即解决的,他将自己的电话留给患者,利用晚上回家吃饭的时间、休息的时间给患者继续解答,解答的不仅是专科疾病,还包括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的患者甚至早上5点钟就给张恩东打来电话,询问病情及门诊时间。张恩东的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多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面对妻子的抱怨,张恩东却说:“医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看疑难杂症,做高精尖手术上,疾病面前无大小,只要是我的病人,我一定负责到底。”曾经有一位患者因为长期反复多次看咽炎得不到解决,甚至让家人觉得她精神有问题。但通过张恩东的几次解释及治疗后,患者激动的对着家属及医生说:这么多年,没有一位医生像张医生这么跟我解释,我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大病,但我缺少的就是这种耐心的解释,现在压在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年7月份,外地一位双耳失聪20多年的苏女士慕名找到张恩东看病。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张恩东发现病人反复多发骨折、蓝巩膜及进行性听力下降,马上想到一种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综合征,又称“瓷娃娃、玻璃人”。一边是疾病带来的手术风险,一边是患者对恢复听力渴望的眼神,张恩东决定为患者冒一次险。从麻醉到手术的每一个环节,张恩东全程   多年来,由于忘我地投入工作,张恩东欠下了很多亲情债。说走就走的工作,家庭生活的缺席,对家人的亏欠一直让他难以释怀。在妻子怀孕那年,他的父亲被确诊喉癌晚期。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父亲,行动不便的妻子,一边是排号急等手术的病患,让他心力交瘁。在父亲病重的十个月里,他没休过一天假,白天上班,晚上陪床,经常几天几夜睡不好觉。妻子临产前在家里胎膜早破,打电话到科里,而他正在手术台上却无法回家陪伴。

  他的爱人说,有些人会被一些东西所改变。但她觉得从认识张恩东到现在20多年来,他始终都没有变,他身上好像有一种特别强大的一个“光”,一直为他的病人散发着热量。

  “一名医生必须有过硬的医术”

  在威海,许多人一遇到耳鼻喉疾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市妇幼保健院的眼耳鼻喉院区。这样一个精英团队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张恩东功不可没。多年来,张恩东一直保持晚上和年轻的住院医师一起值班的习惯。他说,“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仅有爱心和同情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过硬的医术。”

  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带头人,张恩东近几年着重于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相继开展了耳硬化症的人工植入手术、鼓室硬化症的听骨链重建术等高难度手术,并成功抢救多例颈段气管断裂和颈内静脉破裂的极危重病人。“微创和精准”手术是现代耳鼻喉头颈外科发展的方向,张恩东带领团队紧跟时代步伐,瞄准“微创”“精准”技术发展前沿,成立内窥镜微创中心,在根治病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复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他带领的耳鼻喉-头颈外科连续20余年被评为先进科室、威海市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示范岗、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年评为威海市市级重点学科、年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行列。

  因为挚爱,所以坚守!26年风霜雨雪、26年酸甜苦辣、26年摸滚打爬,张恩东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新时代医务工作的最美答卷。(郭海宫颖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zl/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