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它除了掌管听觉外,也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我们认识世界离不开耳朵~~
耳硬化症病变由Valsalva于年发现,年由Politzer首次提出。是一种原发性骨迷路灶性海绵状改变。多发于白种人,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且多累及双侧耳。
这本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但45岁的毕先生不幸也被确诊为“耳硬化症”,半年时间,双耳听力就已严重下降。
我国发病率较低。耳硬化症可分为前庭窗型、耳蜗型及混合型,其中以前庭窗型最常见。
耳硬化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病理变化为骨迷路包囊内骨吸收,原正常骨质为海绵状新骨所替代,可同时存在成骨、破骨现象,血管大量新生,髓腔扩大,故又名“耳海绵化症”。
有人将耳硬化症的临床特征总结为“年轻女性,双耳听力逐渐下降,无中耳炎,有家族史”。
耳硬化症的患者以听力下降最常见,其次为耳鸣,个别患者还伴有眩晕,还有人出现“神奇”的威利斯误听。
(1)听力下降:大部分耳硬化症患者从20多岁就开始出现听力下降,通常是没有诱因的,双侧缓慢进行性下降,这个过程非常隐蔽,一开始根本察觉不到,以至于大部分人无法说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听力下降的。两只耳朵的听力下降的程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2)耳鸣:耳鸣可以和听力下降同时出现,也可以在听力下降前或者后出现。
(3)眩晕:当病变侵袭到管理平衡的前庭时,就会出现眩晕,但是发病率很低。
(4)“神奇”的威利斯误听:一般人在吵闹的环境中会听不清楚别人说话,但是有的耳硬化症的患者可以不受噪音影响,在吵闹环境中听得却比安静环境更清楚(医生,我这难道是佛系听力?)。
耳硬化症的干预:
1、听力重建手术(人工听骨置换、镫骨撼动术等)
2、不选择手术的耳硬化症患者可以尽早助听器介入干预,人工镫骨或镫骨撼动术术后远期效果变差不愿意二次手术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助听器的介入。
助听器对耳硬化患者干预后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ss/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