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冠心病一经冠脉造影确诊,狭窄部位大于80%者常规考虑PCI/CABG,以争取症状迅速缓解和运动耐量的提高。特别是左主干或左前降支近段明显狭窄,容易看到术后存活率的提高。但在众多的血管重建术后的病人中,仍有不少患者频繁顽固性心绞痛发作。从前述几项观察EECP治疗效果的大型临床研究来看,入组的病例曾作过PTCA/CABG者至少占70%以上、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占50%左右,还有不低于30%的患者患有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EECP显著增加了病情反复、心绞痛级别高、又无法再选择血管重建术病人的临床获益。
年3月,美国FDA批准EECP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急性心肌梗死
(4)充血性心力衰竭
(5)心源性休克
在我国,冠心病的介入手术量正逐年增高,相信多年后有不少患者同样会出现药物治疗情况下症状仍不能控制而又无法再选择血管重建术的尴尬局面。从国内外较为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来看,从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到冠心病的治疗,EECP均可以带来程度不等的临床获益。根据我国3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结合国外的指南,下列病人可能更多从EECP治疗中获益:
(1)慢性心绞痛,左心室功能尚可,有1~2支冠脉病变,而左主干及前降支近端无阻塞,估计血管重建不可能提高存活率,EECP可以作为重建术以外的另一项选择。
(2)单支或多支冠脉有严重、弥漫病变,搭桥难以找到适当的部位;用多个小支架作血管腔内成形术亦困难者,可考虑EECP治疗。
(3)估计搭桥术不能降低其病死率,作PCI成功率也不高者,可考虑EECP治疗。
(4)血管病变不严重,血管重建似无必要或不可能,而单纯药物又不能满意控制症状者,宜行EECP治疗。
(5)有慢性心绞痛,但造影显示冠脉病变不严重,无大面积心肌缺血,可以先试作EECP治疗。
(6)历经1次或多次血管重建术,但心绞痛仍反复发作,这类患者采用EECP治疗为数最多。据统计占全美接受EECP病人的85%以上。
(7)为预防PTCA/CABG后再狭窄,重建术后可采用EECP预防。
(8)医生和病人的意见:医生发现EECP能有效地改善缺血负荷,用以推迟或避免作血管重建术;病人想减少药物的使用,或想避免作血管重建术,或为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选择EECP治疗。
一、体外反搏的适宜人群
1.各种缺血性疾病患者的治疗
2.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预防
3.各类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
二、体外反搏的适应症
(一)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有心肌缺血。
5.心内直视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6.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7.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CA)后。
8.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Ⅰ~Ⅲ级)。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
1.脑动脉硬化症。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脑血栓形成。
4.脑梗死。
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
6.眩晕综合征(脑源性和颈源性)。
7.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
8.血管性头痛。
(三)缺血性眼病
1.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四)缺血性耳疾病
突发性耳聋。
(五)缺血性肢体疾病
1.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末梢循环障碍。
(六)缺血性肾脏疾病
(七)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八)预防疲劳,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摘自增强型体外反搏——理论与实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royalmint168.com/eyhzfy/6179.html